[发明专利]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前置的金融票据鉴伪识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46440.8 | 申请日: | 2014-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3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姚雅;尤新革;陈思龙;蒋天瑜;付祥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D7/20 | 分类号: | G07D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中优律师事务所 31284 | 代理人: | 杨杰民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图像传感器 cis 前置 金融 票据 识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融票据鉴伪识别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前置的金融票据鉴伪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扫描原理为通过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将内部光源照射到待扫描物件上,传感器对反射光感光后,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采集图像信息,再经过模数转换电路变为数字信号传输给后续设备,从而完成扫描过程。CIS扫描技术通常用于检测设备,例如用于检测钞票等薄片类金融有价票据的鉴伪检测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伪造种类也在不断增加。金融票据鉴伪识别装置若是仅仅采用某一种鉴别技术,想要鉴别所有的伪造品是不太现实的。为提高鉴别效果,必须采用多种鉴别技术共用的模式,这涉及机械、电子、光学、磁性等多个领域,同时还要兼顾标准要求和市场成本要求。一般金融票据鉴伪识别在技术上采用的鉴别技术有光图像鉴别、光特征鉴别、磁鉴别和其它鉴别技术。CIS管主要应用于光图像鉴别技术,CIS光源包含可见光如红光、绿光等;也包含不可见光如红外光、紫外光等。
现有技术的金融票据鉴伪识别装置CIS管后置,其缺点是:1.鉴伪识别过程中容易出错;2.鉴伪识别的效率低,速度慢。
因此,发明一种鉴伪识别准确率高,鉴伪识别速度快的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前置的金融票据鉴伪识别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鉴伪识别的准确率;加快鉴伪识别速度,防止变造币及伪造币其流入流通领域,减少财产损失,维护金融体系货币市场安全秩序。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前置的金融票据鉴伪识别装置,包括CIS传输结构和鉴伪装置,CIS传输结构设置在鉴伪位置的前方;CIS传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CIS管以及一个检测通道组成;所述CIS管包括CIS光源和CIS传感器,CIS管之间留有供检测和传输的空隙;所述上、下CIS管放置在不同垂直线上。
所述CIS传感器所接收的光信号,包括反射光信号和透射光信号;所述的透射光信号由设置在CIS管上的透射光源发出;所述的反射光信号和透射光信号可以分时进行采集。
所述透射光源设置在两个CIS管中的一个上,并将另一个CIS管设置在垂直方向上接收透射信号。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市面上变化多端的假币,提供一种鉴伪识别准确率高,鉴伪识别速度快的验钞机。
本发明的要点是:
将两个CIS管与鉴伪位置前后对调,确保留给后续鉴伪充足的处理时间。两个CIS管分立在待测对象两侧,可以获取其两面信息。
所述的两个CIS传感器位置错开,其反射点也会不同,这样就避免因光线透射导致的误差。为了获得更多的光谱图像信息,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CIS管,提高鉴别能力。
同时加入透射单元,使反射光信号和透射光信号分时进行接收处理,为鉴伪识别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
本发明与国内外现有同类产品相比,其创造性在于以下几点:
1、二道CIS传感器检测提高了正确鉴别率;
2、CIS管与其它鉴伪装置位置前后对调,以保证留给后续鉴伪充足的处理时间,多重鉴别方法协同鉴定,减少误判率;
3、不同CIS管允许上下错置放开,可以有效获取互不干扰影响的两面信息,图像信息采集工作稳定进行;
4、CIS管同时可以进行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发送接收,得到反射光谱和透射光谱,额外的透射图数据会为后续鉴别提供更多的细节信息,提高鉴别能力。
本发明的优点是:
1、鉴别准确率高;
2、鉴别速度快;
3、能够有效防止变造币及伪造币其流入流通领域,减少财产损失,维护金融体系货币市场安全秩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前置的金融票据鉴伪识别装置CIS传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CIS传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待扫描物件通过CIS传输结构光线反射、透射情况图。图中带有箭头的线为反射和透射光线。
图中:1为检测通道;2为第一CIS管;3为第二CIS管;4为待扫描物件;5为附加透射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64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维矢量测量岩土冻胀融沉的方法
- 下一篇:轮胎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