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46836.2 | 申请日: | 2014-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7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董宏英;王超超;曹万林;刘文超;宋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84 | 分类号: | E04B2/8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纪佳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十字形 截面 内藏 网格 生土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人类最早的建筑方式之一,生土建筑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球。中国黄土高原64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乡村居民,大多仍然居住在窑洞及其他生土建筑中。在人们普遍关注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的今天,特别是中国西北地区,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致使该地区经济落后,森林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我们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及生态文明的社会层面上,重新审视“生土”这一古老的建筑材料时,就清醒地认识到“生土”是西北地区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建筑材料。由于生土材料的抗弯、抗剪、抗折强度很低,致使生土建筑在抗震能力方面存在着先天性不足。中国又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绝大部分地区地震活动还相当强烈。历次地震后的宏观调查表明,生土建筑震害普遍十分严重,但也有一些生土建筑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和地震摇撼,依然完好无损。这就说明,生土结构只要设计合理,构造措施得当,也能满足抗震要求。
我国木材的供需矛盾,不仅是数量问题,更多的是结构性问题。目前国内木材供应的特点是小径材多,大径材少。由于小径材的抗折、抗压、抗剪能力差,在传统的木质建筑中得不到应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构造简单,易于施工,内藏钢木网格的十字形截面生土墙。
相比与传统的生土材料墙,内藏的钢木网格使其抗弯、抗剪、抗折强度、抗震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小径竹木的应用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有效的缓解了我国的木材供需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构造简单,造价低廉,施工方便,提高竹木利用率,提高生土材料抗弯、抗剪、抗折强度,耐久抗震一体化等优点的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以期有效解决传统生土材料的抗弯、抗剪、抗折强度低,致使生土建筑在抗震能力方面存在着先天性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本发明所述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该生土墙包括小径竹木1、钢丝2、生土3;
具体而言,小径竹木1的直径为60mm以下,长度在2m以上;小径竹木1的水平间距为300mm到400mm,放至于墙体中间,钢丝2直径为6mm到8mm,钢丝2的竖向间距为400mm到500mm,钢丝2从小径竹木1中间穿过将小径竹木1连接成为整体。
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作顺序如下::
S1将小径竹木1按设计间距插于基础内,并夯实基础,或浇筑基础梁钢筋混凝土;所述小径竹木1排列成十字形;
S2将钢丝(2)从小径竹木1中穿过使得小径木材成为整体构成十字形,在基础上表面抄测放线,找平基础梁上表面,按生土墙厚度弹出双实线;
S3按照弹出的双实线搭扣模板,在搭扣的模板内填入生土3,振捣夯实;
S4撤除模板形成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
本发明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适用于低、多层建筑。由钢丝和小径竹木组合而成的钢木网格使得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相比于传统的生土材料墙有更高抗弯、抗剪、抗折强度,提高了生土墙的抗震性能,其采用的小径竹木,提高了木材利用率,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截面图;
图2是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立面图;
图中:1.小径竹木、2.钢丝、3.生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中1-3所示,本发明的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主要由小径竹木1、钢丝2、生土3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小径竹木的直径为60mm以下,长度在2m以上;小径竹木的水平间距为300mm到400mm,放至于墙体中间,钢丝直径为6mm到8mm,钢丝的竖向间距为400mm到500mm,钢丝从小径竹木中间穿过将小径竹木连接成为整体。
以上是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68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毛峰茶自动化加工成套设备
- 下一篇:一种虾皮快速制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