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收获机摘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49262.4 | 申请日: | 2014-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1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满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满金海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浩联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0 | 代理人: | 吕爱萍 |
地址: | 450121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收获 机摘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玉米收获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玉米收获机摘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玉米收获机也得到高速发展,在国内除东北、新疆等少部分地区采用玉米籽粒直收外,其余大多数的玉米收获都采用摘穗收获。现有的玉米摘穗型联合收获机一般都是采用板式摘穗和辊式摘穗,这两种摘穗方式均是纵向倾斜式对行摘穗,并且都是在玉米植株上直接摘穗。这样摘穗存在以下弊端,严重制约了玉米收获机技术的发展,弊端一:现有的玉米摘穗随着收获行数的增加,摘穗机构也越来越复杂,例如一台四行玉米收获机,会有相同的四组摘穗机构,有时为了适应不同行距而采用多通道摘穗割台,传动机构就更复杂了;弊端二:摘穗时大都采用对行收获,由于对行收获作业调头转弯十分麻烦,现有的玉米收获机的适应性较差,从而大大降低收获效率;弊端三:摘穗时尤其是辊式摘穗,磕籽很多,由于磕掉的籽粒直接掉进地里难以回收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弊端四:摘穗后的茎杆回收不理想,现有的玉米植株摘穗后,茎杆处理大多采用粉碎或切碎还田,也有少部分的进行切碎或粉碎后回收,但是这种茎杆回收率较低,一般只有60%左右,并且粉碎后回收的茎杆含有较多的尘土杂质,影响了牲畜饲料的质量,因此,目前我国玉米茎杆回收利用的很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摘穗装置,使用起来安全可靠,便于玉米穗的摘除和收集,摘穗时不会掉穗,地头转弯方便,磕掉的籽粒能够完全回收,茎杆的回收率达到95%以上,可以将摘穗后的茎杆直接粉粹回收,避免了茎杆中含有尘土杂质,提高了茎杆饲料的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玉米收获机摘穗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本体设置有收割台体,收割台体底部设置有切割平台,切割平台中间为梯形,两边为圆形,圆形切割平台上面设置有喂入滚筒,在喂入滚筒的底部设置有圆盘切割刀,喂入滚筒和圆盘切割刀分别在两个转动轴上,喂入滚筒和圆盘切割刀同时向内转动,且喂入滚筒的转速低,圆盘切割刀的转速高,圆盘切割刀上面的喂入滚筒表面设置有齿轮状凸起,收割台体后面设置有输送壳体,输送壳体内设置有倾斜输送器,倾斜输送器由主动链轮、被动链轮和链耙构成,链耙连接主动链轮和被动链轮,输送壳体的后端设置有一对摘穗辊,在主动链轮和摘穗辊中间的下方设置有输送搅龙,输送搅龙外面设置有搅龙壳体。
所述的切割平台前面设置有扶禾杆,扶禾杆与切割平台底部连接。
所述的喂入滚筒数量为两个,喂入滚筒表面的齿轮状凸起有三层。
所述的输送壳体与收割台体的倾角为20°~ 30°。
所述的摘穗辊上设置有条形横筋。
本发明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1、本发明只有一对摘穗棍摘穗,摘穗机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便于玉米穗的摘除和收集,使用起来安全可靠;
2、采用圆盘切割,收获作业不需要对行,摘穗时不会掉穗,地头转弯十分方便,大大提高了整机的效率和收获机的适应能力;
3、摘穗时虽然会出现少量磕籽现象,但磕掉的籽粒全部落到输送搅龙内,能够完全得到回收,大大减少了玉米籽粒的损失和浪费;
4、切割平台上设置的扶禾杆使玉米植株进入切割圆盘前能够直立起来,适用于密集和倒伏严重的植株,方便了玉米植株的切割,使玉米割茬茎杆低于10cm,茎杆的回收率达到95%以上,可以将摘穗后的茎杆直接粉粹回收,避免了茎杆中含有尘土杂质,提高了茎杆饲料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满金海,未经满金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92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瞬时加热杀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果实保水剂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