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茶酶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9590.4 | 申请日: | 2014-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1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午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午贤 |
主分类号: | A23F3/18 | 分类号: | A23F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3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绿茶酶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制茶工艺学的发展和各门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酶技术在茶叶加工尤其是深加工中的应用愈来愈多。以绿茶为原料,采用固定化单宁酶、纤维素酶、风味蛋白酶等进行复合酶解浸提制备绿茶浓缩液,浸提所得绿茶浓缩液中茶多酚、氨基酸含量都高于常规绿茶浓缩液,且浓缩液开汤后味道浓醇、鲜爽。
现有的绿茶酶解通常是将绿茶加8-12倍的浸提用水在45-55℃的温度下,通过加入复合酶,进行8-20小时的酶解,其中复合酶的加入通常需要先将复合酶进行溶解,然后在搅拌情况下加入到绿茶中,通过对绿茶上时间的酶解后,改善绿茶浸提液的风味。通常情况下,复合酶溶解都是用普通的不锈钢桶或塑料桶通过加入温水进行机械搅拌溶解,溶解后用人工倒入到反应釜中,机械搅拌的方式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搅拌才能溶解,无法快速溶解复合酶,给绿茶的酶解浸提带来一定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需机械搅拌但溶解速度快的绿茶酶解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绿茶酶解装置,包括调配罐和反应釜,所述的调配罐包括上端具有开口的罐体,所述的罐体上端可拆卸封接有一个盖体机构,所述的盖体机构包括与罐体可拆卸封接的罐盖,所述的罐盖上固设有 一根压缩空气管,当罐盖与罐体封接时,所述的压缩空气管延伸到罐体底部,所述的压缩空气管位于罐体内的端部连接有一个环形的圆管,所述的圆管上密布有小孔,所述的罐盖上还设有排气阀;所述的反应釜底部设有排料阀,罐体的底部通过进料阀连接反应釜与排料阀之间的管道。
在上述的绿茶酶解装置中,所述的圆管内均匀设有若干根导流管,所述的导流管一端连通圆管,另一端连通压缩空气管。
在上述的绿茶酶解装置中,在圆管和罐盖之间的压缩空气管上活动连接有一个消泡机构。
在上述的绿茶酶解装置中,所述的消泡机构包括套设在压缩空气管上的具有弹性的橡皮套,所述的橡皮套外侧固设有不锈钢滤网。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调配罐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方便,能快速溶解复合酶,适合用于绿茶酶解。
2、溶解后的复合酶可利用压缩空气直接进入到反应釜内,无需搬运,能满足批量生产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盖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调配罐1、排气阀10、罐体11、进料阀111、盖体机构12、罐盖121、压缩空气管122、圆管123、导流管13、消泡机构14、橡皮套141、不锈钢滤网142、反应釜2、排料阀2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绿茶酶解装置,包括调配罐1和反应釜2,所述的调配罐1,包括上端具有开口的罐体11,所述的罐体11上端可拆卸封接有一个盖体机构12,所述的盖体机构12包括与罐体11可拆卸封接的罐盖121,可拆卸封接有多种方式,如用密封圈进行封接,用抱箍进行可拆卸的连接,密封圈可以设在罐盖121内,也可以通过密封垫与法兰的配合进行可拆卸封接连接;所述的罐盖121上固设有一根压缩空气管122,当罐盖121与罐体11封接时,所述的压缩空气管122延伸到罐体11底部,所述的压缩空气管122位于罐体11内的端部连接有一个环形的圆管123,所述的圆管123上密布有小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的罐盖121上还设有排气阀10;所述的反应釜2底部设有排料阀21,排料阀21用于排出酶解后的茶叶或酶解液,罐体11的底部通过进料阀111连接反应釜2与排料阀21之间的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午贤,未经周午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95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