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用含铅碲铋玻璃浆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0480.X | 申请日: | 2014-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1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白海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欧耐尔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2/00 | 分类号: | C03C12/00;H01L31/0224;H01L31/18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电池 电极 用含铅碲铋 玻璃 及其 制备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晶太阳能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用含铅碲铋玻璃浆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通用的硅晶太阳能电池由P型硅晶半导体衬底、N型扩散层、减反射膜、背面电极和正面电极等组成。正面电极一般是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把浆料印刷在减反射膜上经过500-900℃下快速烧结形成的。工业化生产采用的正面电极浆料主要由银、玻璃材料和有机载体等组分轧制而成。在烧结过程中,正面电极浆料中玻璃材料的作用是将减反射膜熔化并除去,获得正面电极和N型扩散层之间的点接触,此过程通常称为烧穿(Fire-through)。
烧结过程中玻璃材料对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很大。当正面电极未贯穿减反射膜时,会造成粘结强度波动以及不能在正面电极和N型扩散层之间获得稳定欧姆接触等问题,不足的欧姆接触可在输出期间引起损失,从而导致太阳能电池的较低转化效率以及电流/电压特性的下降。但是若正面电极贯穿减反射膜后贯穿N型扩散层下方并侵入半导体衬底,则P-N结可能损坏,且由电流/电压特性测量获得的填充因子会受到不利影响。
为了获得合适的烧穿,优选对减反射膜具有良好溶解性的玻璃材料作为正极银浆中的玻璃料。其中含有氧化铅的玻璃材料经常作为常规银浆中的玻璃料来形成电极,因为含铅玻璃的软化点易于调节,与硅衬底具有良好粘结性,可较彻底地烧穿减反射膜,制备的太阳能电池性能良好。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含氧化铅的玻璃材料由于其毒性及污染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含铅量、低熔点且稳定性较好的含铅碲铋玻璃浆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本发明将含铅碲铋玻璃料和有机介质混合制备成含铅碲铋玻璃浆,其好处在于浆料制备方便,有利于玻璃粉颗粒度的控制及储存,将玻璃粉颗粒度降低至5微米以下,同时具有一定比例的纳米氧化铋粉体,有利于降低玻璃体制备后浆料和硅片的接触电阻,本发明的玻璃浆附着力好、接触电阻低、转换效率高、可靠性好。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用含铅碲铋玻璃浆,按所述含铅碲铋玻璃浆总重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和含量如下:
PbO:10-40%;
TeO2:10-45%;
Bi2O3:0.1-5%;
有机介质:10-79%。
进一步地说,其中的有机介质可以是松香树脂、丙烯酸树脂和纤维素树脂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说,所述含铅碲铋玻璃浆的软化温度为200-400℃,所述含铅碲铋玻璃浆在25-300℃范围内的热膨胀系数为100×10-7/℃-200×10-7/℃。
进一步地说,所述含铅碲铋玻璃浆中Bi2O3的颗粒粒径为10nm-5000nm,较佳为30nm-3000nm,更佳为200nm-500nm。所述含铅碲铋玻璃浆中玻璃粉颗粒度为5μm以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用含铅碲铋玻璃浆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按下述步骤进行:
一、备料:按原料重量百分比计,原料配比如下:PbO:10-40%;TeO2:10-45%;Bi2O3:0.1-5%;有机介质:10-79%;
二、将所述PbO、TeO2及Bi2O3混合料置于700-1000℃下加热熔融,得到熔融玻璃液;
三、对所述熔融玻璃液进行淬火处理,得到颗粒状玻璃;
四、将所述颗粒状玻璃进行球磨,再过筛,得到含铅碲铋玻璃材料;
五、将所述含铅碲铋玻璃材料加入所述有机介质中,搅拌均匀后进行研磨,研磨控制颗粒度至5μm以下,制得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用含铅碲铋玻璃浆。
进一步地说,步骤四中,球磨并过筛后颗粒尺寸控制在0.2-20μm。
进一步地说,步骤五中,使用高速搅拌机搅拌均匀,再使用三辊研磨机进行研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用含铅碲铋玻璃浆的应用方法,所述含铅碲铋玻璃浆在太阳能电池正电极浆料中的使用比例为0.1-50%,优选为2-30%,更优选为6-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欧耐尔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欧耐尔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04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