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金针菇菌渣栽培草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51129.2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5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珠凉;刘启燕;曾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如意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金针菇 栽培 草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金针菇菌渣栽培草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草菇是热带、亚热带著名的食用菌,草菇属于伞菌目,光柄菌科,草菇属,在我国南方分布广泛。草菇肉质细腻脆嫩,味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幼嫩草菇菌盖的蛋白质含量搞到15mg/g鲜重;氨基酸多达17种,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都比较丰富。草菇还有药用价值,其性寒,味甘,能消食祛热,民间具有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增进身体健康的作用。其丰富的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防止坏血病等。
草菇的栽培主要以稻草、麦草、废棉、棉壳等为主要原料,随着人工成本及原料成本的不断攀升,这些原料的价格都有大幅度的上升,从而提高了种菇成本。但在另一方面,目前工厂化生产金针菇迅猛发展,日产10-80吨的工厂如雨后春笋,一座这样的工厂每天产出的菌渣量为12-92吨,如此大量的菌渣目前主要是用作燃料、肥料和饲料,其附加值并不高,浪费现象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草菇原料成本高的缺陷,发明一种利用金针菇菌渣栽培草菇的方法,实现金针菇菌渣的高效再利用,节约了原料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所述利用金针菇菌渣栽培草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金针菇菌渣发酵
1).调整PH和水分:取新鲜无霉变金针菇菌渣,添加5%左右的石灰,使PH为7-8,浇水使菌渣充分吸收,含水量在65%左右,搅拌均匀;
2).堆积发酵:发酵场地应选择在向阳、排水好的地方,先在地面放两根直径10cm左右的竹竿,相距30-40cm,然后在竹竿上面放料,堆成高1m、宽1m的条形堆,使两竹竿埋在条形堆底部中央的位置,在条形堆顶部对着下面竹竿的位置,沿着条形堆的长度方向每隔0.5m用直径4-5cm的木棍打孔至竹竿处,然后拔出下面的两根竹竿,便于上下通气,利于发酵;
3).翻堆:当料温上升到60℃开始计时,维持24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也就是翻动上述的条形堆,翻堆时要上下里外均匀翻动,然后再按上述的方式堆积发酵,在料温再次上升到60℃开始计时,再维持24小时,进行第二次翻堆,就成为发酵好的培养料,培养料呈红褐色或者黑褐色,有白色菌丝,手感蓬松,有发酵香味,无霉败及氨臭味;
步骤二:培养料入棚
采用棚内地面作畦,畦床宽1.2米。畦床准备好后用大水漫灌,等水渗下,在畦面上撒一层生石灰粉,生石灰粉用量控制在每平米30-50克,即可将培养料入棚,盖满畦床,使料高为30-50cm;
步骤三:草菇播种
播种前控制培养料温度为30-35℃,PH=7.5-8。菌种用量为每平方米1千克,采用条播方式,按10~12厘米的行距,先挖一条浅沟,然后撒入菌种,用挖浅沟时的培养料盖好菌种并压平;
步骤四:养菌期管理
此阶段料温控制在30-35℃,料温过高时需要在料面打孔,并采取棚内灌水、早晚通气的措施来降温,棚内不要有直射光,保持每天通风换气;
步骤五:出菇管理
播种6-10天后,即出现报信菇,这时喷出菇水,将料的含水量补充到65%-70%即可,次此阶段棚温30-35℃,料温28-32℃,空气湿度在90%左右,保持棚内空气新鲜,大约经过8-10天,即可现蕾;
步骤六:采收
正常情况下,从现蕾到采收需3-4天时间,当菇蕾发育成表面光滑、饱满、上部颜色较深、四周颜色较浅、菌膜尚未破裂但即将破裂的菌蛋时及时采收,一般一天需要采收3-5次。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如下:
1.本发明实现了金针菇菌渣的高效再次利用,减少了菌渣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2.本发明增加了草菇栽培原料的种类,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利用金针菇菌渣栽培草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金针菇菌渣发酵
1).调整PH和水分:取新鲜无霉变金针菇菌渣,添加5%左右的石灰,使PH为 8,浇水使菌渣充分吸收,含水量在65%左右,搅拌均匀;
2).堆积发酵:发酵场地应选择在向阳、排水好的地方,先在地面放两根直径10cm左右的竹竿,相距30-40cm,然后在竹竿上面放料,堆成高1m、宽1m的条形堆,使两竹竿埋在条形堆底部中央的位置,在条形堆顶部对着下面竹竿的位置,沿着条形堆的长度方向每隔0.5m用直径4-5cm的木棍打孔至竹竿处,然后拔出下面的两根竹竿,便于上下通气,利于发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如意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如意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11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密梨园嫁接改造不结果大枝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吹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