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沙漠中防钻地弹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51148.5 申请日: 2014-04-16
公开(公告)号: CN103925846A 公开(公告)日: 2014-07-16
发明(设计)人: 姜立平 申请(专利权)人: 姜立平
主分类号: F41H11/00 分类号: F41H1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61000 福建省***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沙漠 中防钻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武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沙漠中防御钻地弹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新世纪,以信息化、网络化、远程攻击和精确打击等为主要特征的武器正在发展,而防御体系中的防护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钻地弹是携带钻地弹头(又称侵彻战斗部),用于对机场跑道、地面加固目标及地下设施进行攻击的对地攻击弹,钻地弹打到地面时,不会立即爆炸,而是继续向下钻,当钻到一定深度后,才延时发生爆炸,从而将地下深处的目标摧毁。目前,世界上已经研制的、正在研制的钻地弹达10余种数十个型号,美国是最先研制钻地弹,且技术最成熟的国家。

我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可以抵抗多种武器打击的防护工程。随着钻地弹能量、威力的不断增强,有必要提高各种技术的防御手段及措施。如何更为有效地防御钻地弹的打击,是防护工程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对钻地弹的传统防御措施,主要采用加强防护层的硬度及厚度,或增加需防护设施在地下层的深度,但这些都是以刚制刚的手段。本发明是采用以柔克刚的方法改变钻地弹的方向,消耗其能量,可以更为有效地防御钻地弹的打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沙漠中防钻地弹方法,该方法有别于现有常规的防御体系,采用以柔克刚的手段更为有效地防御钻地弹的打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沙漠中防钻地弹方法,设置于需防护的重要区域上方、深度为30-60米、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的防护沙层中,沙层上部设有一层或多层强抗拉纤维平面网,网面朝底部下垂方向相间布挂强抗拉纤维纵向拉条和/或拉索,呈直线状和/或卷发螺旋状,相互栓挂形成整体网络状。所述的纵向拉条和/或拉索弹性系数各不相同,均布整个防护沙层中。

所述的平面网及纵向拉条和/或拉索的材料为碳纤维、玄武岩纤维、PBO纤维、石英纤维,“凯夫拉”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石墨纤维、碳化硅纤维、硼纤维中的一种和/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的防护沙层底部为弧形状或平面,还设置有基础层、柔性缓冲层及防爆层,所述的柔性缓冲层设置于基础层表面,防爆层设置于柔性缓冲层表面。

所述的基础层由刚性的钢筋混凝土构成。

所述的柔性缓冲层用氟化磷晴橡胶、全氟醚橡胶、全氟烷基三嗪橡胶、硼硅橡胶、聚四氟乙烯、尼龙、聚氨酯、EVA、PET等柔性材料制成。

所述的防爆层为高性能纤维复合陶瓷防弹板材料制成表面光滑的鳞甲片状披挂于柔性缓冲层表面。

钻地弹之所以能钻进地下深处,是依靠其强大的动能实现的。从动力学中知道,物体的动能受速度的影响特别大。具有一定质量的两个物体,只要具有较大的相对速度,碰撞时就会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如果相撞的两个物体没有足够强度的外壳支撑,它们就会因承受不住这一外力而变形、毁坏。如果其中一个物体具有坚固的外壳,能够保护物体内部结构在碰撞过程中免遭破坏,那么,这个物体就不会被损坏,就可能对另一物体产生强大的挤压力而钻进被撞物体内部。钻地弹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钻进地下深处的。钻地弹的钻地深度与其重量、头部的形状、撞击目标的角度和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钻地弹的壳体一般用高强度的材料制成,在壳体的内外表面还要敷上防热层。这样,当高速运动的钻地弹到达地面时,其壳体就不会被撞裂,钻地弹就会依靠自身巨大的动能,顺着尖锐的弹头方向继续向下钻去。

本发明通过沙层中均布的、弹性系数不一的、相互栓挂的强抗拉纤维纵向拉条和/或拉索势必将进入沙层中的钻地弹“缠抱住”,钻地弹继续运动就必须拉伸纵向拉条和/或拉索,纵向拉条和/或拉索的张力降低了钻地弹的运动速度,消耗并吸收了钻地弹的动能。“缠抱住”钻地弹的多根纵向拉条和/或拉索在弹性系数不同,张力不同,变形量也不同,使钻地弹不断改变方向,最终在防护沙层打转并爆炸。

防护沙层底部采用基础层、柔性缓冲层及防爆层三层复合防爆结构。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基础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可隔离钻地弹爆炸产生的能量,防止对整个防钻地弹工程造成破坏。用氟化磷晴橡胶、全氟醚橡胶、全氟烷基三嗪橡胶、硼硅橡胶、聚四氟乙烯、尼龙、聚氨酯、EVA、PET等柔性材料制成柔性缓冲层防止爆炸弹片直接撞击、破坏坚固的基础层。高性能纤维复合陶瓷防弹板材料制成表面光滑的鳞甲片状披挂于整个柔性缓冲层上,类似于防弹衣,有效的保护了柔性缓冲层及基础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立平,未经姜立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11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