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1847.X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49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闫亮;杨好庄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2 | 分类号: | H04L25/02;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王一斌;王琦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频域序列 数据符号 数据检测 比特信息 调制符号 均衡处理 资源映射 反离散傅里叶变换 离散傅里叶变换 发送 比例特性 同一时隙 同一子帧 信道估计 循环前缀 硬件成本 转换结果 合并 复杂度 接收端 时移 去除 转换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检测方法,包括:对接收到的每个数据符号做去除循环前缀CP处理,并对所述处理结果进行快速傅利叶FFT转换;对所述FFT转换结果,进行解资源映射;对所述解资源映射后的数据,进行信道估计均衡处理;对于均衡处理后的每个数据符号,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时移特性和比例特性进行处理,得到该数据符号内所有发送比特信息的调制符号的频域序列;将同一时隙内的所有端口上的所述频域序列进行合并;对同一子帧两个时隙的所述合并后的频域序列分别进行反离散傅里叶变换IDFT处理,得到接收端各时隙的发送比特信息的调制符号的估计值。采用本发明可以大幅度降低数据检测的复杂度,降低硬件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3GPP-LTE)系统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的多用户采用码分的方式实现复用,其中PUCCH格式3的传输方案是:一个子帧中包含两个时隙,每个时隙传输个复数调制符号d(i),每个时隙有个数据符号l,每个数据符号有个子载波。图1是PUCCH格式3的资源分配图,R表示导频资源。
目前LTE系统终端侧采用的上行数据生成处理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这里,为描述清晰,仅以时隙0的生成方式为例进行介绍,时隙1的生成方式类似。根据TS36.211协议,简化描述如下:
步骤1:对于每个符号d(i),按照公式1,在时隙0在个数据符号上做块扩处理,得到
(公式1)
其中:
下标中的0表示时隙0;表示天线端口索引;
是一个与小区ID相关的参数,一个时隙内的不同数据符号(索引为l)该值不同,每个数据符号l里的不同的数据d(i)(索引为i)所乘的该值相同;ns为一个无线帧内的时隙索引。
的定义如TS36.211中的表5.4.2A-1,是正交码,其中每个数据符号的乘以中对应列的值,以实现一个时隙内各数据符号的块扩。
表5.4.2A-1
步骤2:按照公式2,对扩处理结果做循环移位处理,得到
(公式2)
步骤3:按照公式3,对循环移位后的每个数据符号做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变换。
(公式3)
其中,
步骤4:对所述离散傅里叶变换结果进行资源映射。
步骤5:对资源映射后的数据,进行反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和加循环前缀(CP)处理。
以上是终端侧发送数据的生成过程,相应的,在基站侧对接收数据的检测处理过程与该生成过程的各步骤相对应,即先对接收信号进行去循环前缀、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后,在经信道估计均衡后,每个端口的数据各数据符号l分别做反离散傅里叶变换(IDFT),然后各端口的数据做反方向移位处理,再进行解扩处理。
上述与数据生成过程相对应的接收数据检测处理方法,存在由于IDFT次数多而导致实现复杂的问题,具体如下:
1、每个数据符号都要做IDFT,每个端口都要做IDFT,数字信号处理(DSP)单元的处理量较大,例如,一个子帧的数据符号数为10时,两端口一个子帧就需要做10*2次IDFT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18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