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牵引式胶囊内镜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52604.8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1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姜泊;张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泊;张建辉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B5/07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牵引 胶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囊内镜,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软线进行牵引、可多次循环回收利用的胶囊内镜,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胶囊内镜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无痛消化道及上消化道的无线检测系统,它由实现上消化道检测功能的形如药丸的胶囊和体外图像记录仪组成,由于采用微光机电技术,智能内镜尺寸很小,病人在吞服过程中无须麻醉且行动自由,免除了传统检测方法所带来的痛苦和不便。由于该项技术蕴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及应用前景,而且具有操作简单、无痛、无交叉感染等优点,胶囊内镜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青睐。
但是通过临床实验表明,现有的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病灶检测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如专利号201220135353.3,名称为《胶囊内镜》的发明中公开了一种方案的胶囊内镜,患者将该种胶囊内镜吞服,检测完成后随粪便排泄体外,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该种胶囊内镜为一次性产品,从而导致胶囊内部昂贵的部件不能循环多次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及提高了患者检测费用;其次,该种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内运动的动力源主要依靠上消化道内流质的流动所提供,医务人员不能灵活的控制其在上消化道内的运动;最后,该种胶囊内镜体积小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反应。
因此,综合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胶囊内镜所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一种胶囊内镜不仅能够在上消化道内灵活地往复来回运动工作,而且可以实现多次循环利用、无交叉感染,降低患者单次检测成本,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牵引式胶囊内镜,该胶囊内镜利用软线进行牵引,可以控制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内的灵活地往复来回运动工作,而且能够多次循环回收利用、无交叉感染,并减少对上消化道造成的伤害。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牵引式胶囊内镜,包括胶囊内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囊内镜一端为非自由端,该非自由端设有牵引软线,胶囊内镜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牵引软线通过一连接机构与胶囊内镜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牵引软线为医用手术线,或者对人体无害的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的软线。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机构为一固定罩(12),所述的固定罩上设有供牵引软线紧固的固定环,所述的固定罩内设有第一永磁铁;所述的胶囊内镜非自由端设有与第一永磁铁极性相反的第二永磁铁。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机构为一卡环,所述的卡环包括用于紧固牵引软线的的吊钩和固定于胶囊内镜非自由端的吊环,所述的吊钩包括供牵引软线穿设的第一吊孔、半月环和用于封闭半月环开口的弹性卡片。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机构为胶粘层,所述的牵引软线通过胶粘层粘贴固定在胶囊内镜非自由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卡簧和与卡簧形状相对应的卡簧槽,所述的卡簧槽设于胶囊内镜非自由端,卡簧设有用于紧固牵引软线的固定环。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微型螺栓和与之形状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的螺纹孔设于胶囊内镜非自由端,所述微型螺栓设有用于紧固牵引软线的第二吊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机构为一吸盘,所述的吸盘一侧吸附于胶囊内镜非自由端的光滑表面,另一侧设有用于紧固牵引软线的第三吊孔。
在进行内窥检测时,病人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好肠道清理工作后,口服封装完成的胶囊内镜,胶囊内镜沿着上消化道不断地深入,此时医务人员缓慢地给予牵引软线,胶囊内镜在其控制电路的控制下,不断的拍摄消化道内影像并传输给外部终端显示仪。当发现病灶时,医务人员只需停止牵引软线的给予,胶囊内镜就可以停留在病灶处进行多次的拍摄;假若需要重新回置拍摄先前部分上消化道影像,医务人员只需要拖回软线,从而完成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内的灵活往返拍摄。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牵引式胶囊内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避免了胶囊内镜与上消化道的直接接触,从而有利于胶囊内镜的多次循环利用,降低了患者单次检测成本,有利于内镜在多个地区的普及;
(2)整个装置体积小、外表面光滑,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检测过程的不适反应,而且避免了对上消化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牵引式胶囊内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牵引式胶囊内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牵引式胶囊内镜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泊;张建辉,未经姜泊;张建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26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