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多层石墨烯薄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3494.7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4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史永贵;郝跃;王东;张进成;张春福;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永贵 |
主分类号: | C23C16/26 | 分类号: | C23C16/26;C01B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1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多层 石墨 薄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二维薄膜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能源的开发和各类显示设备的普及,对制作透明电极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预计到2016年,透明电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9亿美元(Chemical Society Reviews41(2012)797-828)。一般来说,一种材料要想用来制作电极,首先必须具备的两个性质就是高导电率和高透光率。目前工业应用最多的是铟锡氧化物ITO(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95(2011)1339-1343。然而,铟是一种毒性非常大的重金属,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损害。而且,铟和锡矿储量有限,原料成本越来越高,大大提高相应电子产品的成本。不仅如此,铟锡氧化物ITO本身易碎且化学性质活泼,严重影响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寿命。幸运的是,Novoselov和Geim在2004年首次采用机械剥离法制备出了具有替代铟锡氧化物ITO潜力的材料——石墨烯(Science306(2004)666-669)。
单层石墨烯是由sp2杂化的碳原子构成的蜂窝状结构的单原子层厚的二维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透光率、高载流子迁移速率、长程弹道输运性质等(Nature438(2005)197-200)。多层石墨烯的透光率比单层石墨烯只有稍微的降低,而电阻率却随着层数的增加显著减小(Nature Nanotechnology20(2010)574-578),因而,在透明电极领域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制备多层石墨烯的方法主要包括微机械剥离法、氧化石墨还原法,热解SiC单晶及在过渡或稀有金属(Ni、Cu、Fe、Ir、Ru、Pt等)表面化学气相沉积法(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微机械剥离法可以制备高质量石墨烯样品,但是石墨烯尺寸小、层数难以控制,且生产效率低。氧化石墨还原法适合规模化生产多层石墨烯,但是分离出具有不同层数的石墨烯比较困难,且制备得到的石墨烯尺寸小、质量差,会严重损害电子器件的工作效能。虽然利用热解SiC单晶法可以制备出具有晶片尺寸大小的多层石墨烯,但是制备得到的石墨烯无法进行转移(Nature Materials8(2009)203-207),而且SiC单晶价格昂贵,从而限制了该方法的工业化应用。目前制备大面积、高均匀性的多层数石墨烯薄膜最有潜力的方法是在过渡金属上的CVD法。在Ni衬底上采用CVD法已经能够制备大面积的多层石墨烯(Nano Lett.9(2009)30-35)。然而,由于石墨烯的渗透——偏析生长机理,以及在Ni衬底有大量的晶界存在及C原子扩散距离的差异,使得制备得到的多层石墨烯薄膜厚度不均匀(Nano Research2(2009)209-516),影响电子器件的工作稳定性。当Cu作为衬底时,石墨烯以形核——生长模式进行生长,有利于大面积、高质量石墨烯的制备。然而,由于石墨烯在Cu衬底上的自限制生长特性(Nano Lett.11(2011)1106-1110),使得该方法很难用于多层(n>1)石墨烯的制备。Bae等(Nature Nanotechnology20(2010)574-578)虽然通过重复转移-叠加的方法制备得到了尺寸达30in的多层石墨烯薄膜,但是其重复转移-叠加操作严重地增加了多层石墨烯薄膜的生产成本。例如,要制备一片尺寸为1in的4层石墨烯薄膜,需要转移-叠加操作3次,生产时间要延长3倍,而且需要腐蚀掉至少4倍大小的铜衬底。因此,如何利用CVD法在Cu衬底上实现多层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对多层石墨烯透明电极的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备多层石墨烯薄膜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层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Cu衬底进行电化学抛光0.5~10min,然后分别用去离子水、乙醇清洗0.1~10min,取出衬底后用高纯N2吹干;Cu衬底也可以不进行电化学抛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永贵,未经史永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34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可循环利用木质包装箱
- 下一篇:一种露天用太阳能输送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