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聚酸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该聚酯制备可降解微量切削油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3698.0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8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启东;张乃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快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9/602 | 分类号: | C07C69/602;C07C67/08;C10M105/40;C10M111/02;C10M105/32;C10N40/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肖爱华 |
地址: | 200331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聚酸 聚酯 及其 制备 方法 降解 微量 切削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削油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二聚酸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该聚酯制备的可降解微量切削油。
背景技术
传统金属加工润滑和冷却用的切削油、冷却剂、乳化液等润滑剂使用量大,且传统的切削油都是采用矿物油为基础油,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所用的添加剂大都对人体和环境有害,不仅浪费资源,还会造成加工场所和环境的巨大污染。
近年对微量切削技术的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减少了大量切削油液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但是为了解决微量切削问题,往往在微量切削油中加入过量的对环境有害的氯化物、硫化物、磷化物等极压抗磨剂来解决微量切削中的润滑和冷却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二聚酸聚酯,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可用下述分子式来表达:
其中,R1为C2-C8的烃基;
该烃基多选为饱和/不饱和烃基,还可以采用芳香基、杂环烃基等。
R2为C34H62;
n为1-10的整数。
值得指出的是,在本发明中,两个R1基团还可以互为不同取代基的烃基。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二聚酸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二聚酸与二元醇发生聚酯化反应生成聚酯,然后再用二元醇进行封端。
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示:
步骤一、将反应物二聚酸和二元醇按等摩尔投入聚合釜内,加入催化剂搅拌,然后向聚合釜中通入保护气转换釜内空气,同时搅拌升温至180-220℃,聚合反应24~36小时以后,减压除去水分;
其中,催化剂为质量浓度为5-10%的稀硫酸。
催化剂占反应物总重量的0.1-0.5%。
保护气为氮气、氦气等常用反应保护气。
步骤二、投入二元醇,搅拌1-2小时,得到二聚酸聚酯产物。
步骤二中的二元醇的用量为步骤一中的二元醇用量的5-10%。
在本发明中,两步骤中使用的二元醇可以为不同的二元醇。
在本发明中,第二次加入二元醇还可阻止上述产物在存储过程中继续发生聚合反应。产物还可以为以上述分子式所示结构为主的不同聚合度的混合物。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降解微量切削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物质混合搅拌加工而成:
上述二聚酸聚酯10-100%;
酯类油0-90%。
其中,酯类油可选自单酯、双酯、多元醇酯、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生物降解润滑剂组合物本身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极压抗磨性,可以全部或部分取代对环境有害的硫、磷、氯化合物,使用于微量切削油中,同时其本身生物降解性良好。
在本发明中,选用了单体以油酸为主的二聚酸,利用其优良的热稳定性,并能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流动性的特点,将其应用于本发明所涉及的聚酯的制备中去。通过上述合成工艺和合成路线上的改进,能进一步的提高其热稳定性、长链基团的润滑性等特点。
此外,由于本发明采用羟基封端的合成路线,得到的产物更为稳定,且具有两好的润滑性能。利用聚酯能在加工过程中,形成致密保护膜的特性,本发明对聚酯的结构进行改进后,其效果更佳。
另外,本发明的产品不含传统润滑剂中的硫、氯等元素,且为长链分子结构,生物降解率高,对环境基本能实现零污染。而且,由于采用一锅法合成,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且该产品一经合成即可直接作为润滑油来使用,较传统润滑剂更为高效。
综上所述,使用发明提供的一种可生物降解润滑剂组合物制造的微量切削液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极压抗磨性和可生物降解性,很少量的微量切削油就能满足金属加工的高端要求,减少了对环境和工人的危害,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快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快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36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