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功率游艇发动机用热交换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53944.2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5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葛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永林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 游艇 发动机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种冷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利用海水对游艇发动机的冷却水和排气管进行冷却的大功率游艇发动机用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游艇发动机,顾名思义就是游艇上使用的发动机,有船外机和舱内机两种。船外机一般使用在小型游艇上,直接挂在船尾上,用螺栓绞紧,一般依靠汽油机提供动力;小型游艇及大型游艇均可使用舱内机,为了防火,标准规定舱内机须以柴油机为动力,所以国外游艇上的舱内机的动力源都是柴油发动机,且柴油机具有功率大、省油等优点。
但是,普通车用柴油机、工程机械用柴油机等是不能直接安装到游艇上的。因为柴油机安装在船舱内,如果柴油机的排气管路不进行冷却,会造成机舱内温度比较高,对游艇的安全造成影响,必须对柴油机进行改进,对柴油机的冷却水和排气管进行冷却,以适应游艇的使用要求和工作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功率游艇发动机用热交换器,对游艇发动机的冷却水和排气管进行冷却,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和船舱内温度正常。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功率游艇发动机用热交换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上热交换芯和下热交换芯,所述上热交换芯的左、右两端分别盖设有上左端盖和上右端盖,所述下热交换芯的左、右两端分别盖设有下左端盖和下右端盖,所述下右端盖上设有海水主进口,所述下左端盖上设有海水次出口,所述上左端盖上设有海水次进口,所述上右端盖上设有海水主出口;
所述壳体上对应于所述上热交换芯的壳程左端的位置设有淡水进口,所述下热交换芯下方的壳体上设有淡水出口,所述上热交换芯壳程的右端与下热交换芯壳程的左端相连;
由淡水进口流入、流经上热交换芯和下热交换芯后自淡水出口流出的淡水与由海水主进口流入、流经下热交换芯、海水次出口、海水次进口、上热交换芯后自海水主出口流出的海水产生热量交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位于所述上热交换芯和下热交换芯之间的排气道,该排气道的进口与游艇发动机的排气管连通、出口与设于所述壳体外侧的排气排水管连通,所述海水主出口与所述排气排水管相连。
优选的,所述排气排水管为双层管,其内层管为排气管,外层管为排水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左端盖、上右端盖、下左端盖和下右端盖与壳体之间均设有O型密封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淡水流动于所述上热交换芯和下热交换芯的壳程内,所述海水流动于所述上热交换芯和下热交换芯的管程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淡水进口与游艇发动机缸盖上的冷却水出口相连,所述淡水进口与游艇发动机的水泵进水口相连。
优选的,所述上热交换芯和下热交换芯均由铜管束构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加水口,该加水口上盖设有加水口盖。
本发明中,淡水的流动途径为:游艇发动机缸盖的冷却水出口→热交换器的淡水进口→上热交换芯壳程的左进水口→上热交换芯壳程的右出水口→下热交换芯壳程的左进水口→下热交换芯壳程的右出水口→热交换器的淡水出口→游艇发动机的水泵进水口。
海水的流动途径为:热交换器的海水主进口→下热交换芯管程的右端→下热交换芯管程的左端→海水次出口→海水次进口→上热交换芯管程的左端→上热交换芯管程的右端→海水主出口→排气排水管的外层管→随同排气排出游艇外。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本发明为适应游艇的使用要求和工作环境的专用热交换器,对游艇发动机的冷却水和排气管同时进行冷却,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和船舱内温度正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其中:1、上左端盖;2、上热交换芯;3、壳体;4、加水口盖;5、上右端盖;6、排气排水管;7、下右端盖;8、下热交换芯;9、下左端盖;10、排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2所示,一种大功率游艇发动机用热交换器,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内设有上热交换芯2和下热交换芯8,所述上热交换芯2和下热交换芯8均由铜管束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永林机械厂,未经泰州市永林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39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X射线脉冲星导航观星序列选择方法
- 下一篇:GNSS连续运行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