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指向性天线的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5000.9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6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梁嘉豪;尤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H01Q1/24;H01Q1/38;H01Q5/00;H01Q19/10;H01Q2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向 天线 显示装置 | ||
本案是申请日为2011年05月25日、申请号为201110136740.4、发明名称为“具指向性天线的显示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显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指向性天线的无线薄型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今信息时代,电视除了是一般人们接收新闻、娱乐、休闲及信息的媒介,也是家庭网路系统中的重要角色。在有线系统内设置电视机时,往往需考虑网络线和图像线,除了安装不便外也容易影响环境美观。相比较之下,无线电视机能通过内建天线直接接收多媒体信息,已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在无线系统中,天线是占有较大体积的元件。传统具有无线天线的显示装置(例如电视或笔记型电脑)多半会将以金属片形成的全向式嵌入式天线(omnidirectional embedded antenna)设置在机身的边框,以和附近的无线接收盒(access point)进行无线通信。但是随着小型化发展,越来越多的薄型显示装置采用无边框或窄边框的设计,因此可能没有足够空间来容纳传统嵌入式天线。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小型化的薄型显示装置,没有足够空间容纳嵌入式天线的问题,而提供带有不占用多少空间的指向性天线来完成无线通信的薄型显示装置。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装置,其包含一壳体;一显示面板位于该壳体内;以及一指向性天线位于该壳体内,设置于该显示面板后方或下方,用来发射一无线信号,其中该指向性天线的一辐射路径和一水平面是呈一特定角度。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指向性天线,其包含一基板;一传输线,沿一第一方向形成于该基板上,用来传递信号;一第一激励元件,沿着一第二方向设置于该基板上,用来辐射出一第一频带的辐射场型,该第一激励元件在远离该传输线的一端包含一第一末端结构,其设置方向和该第二方向呈一第一预定角度,且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该第二方向;一第二激励元件,沿着该第二方向设置于该基板上,用来辐射出该第一频带的辐射场型,该第二激励元件在远离该传输线的一端包含一第二末端结构,其设置方向和该第二方向呈一第二预定角度;一第三激励元件,沿着该第二方向设置于该基板上,用来辐射出一第二频带的辐射场型并将该第一频带的辐射场型导向该第一方向;一第四激励元件,沿着该第二方向设置于该基板上,用来辐射出该第二频带的辐射场型并将该第一频带的辐射场型导向该第一方向;以及一反射元件,沿着该第二方向设置于该基板上,用来将该第一频带的辐射场型往该第一方向反射。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本发明的无线显示装置可为一无边框或窄边框的薄型电视机,一个或多个指向性多频天线可设置在显示面板后方或底座上,且辐射方向和水平面呈特定角度θ,以接收周围传来的无线信号。或者,指向性多频天线的无线信号能被后方障碍物反射或折射至无线显示装置的前方或上方,以接收前方传来的无线信号。因此,无论是设置在开放空间中或在障碍物之前,本发明的无线显示装置皆能提供高品质和高效能的无线通信。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显示装置的后视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2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显示装置的后视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无线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3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无线显示装置的后视图。
图4A和图4B为本发明无线显示装置在不同设置方式下运作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无线显示装置的后视图。
图5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无线显示装置的后视图。
图6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无线显示装置的后视图。
图6B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无线显示装置的后视图。
图7、8A、8B、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指向性多频天线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显示面板
20~22指向性多频天线
25基板
30固定座
40背壳
50开口
60塑胶件
70障碍物
80底座
FEED信号馈入端
AP1、AP2 无线接收盒
23A、23B、23反射元件
24A、24B 传输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50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