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TE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5329.5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7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介利军;黄小锋;张占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8 | 分类号: | H04W24/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黄晓庆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te 信号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TE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4G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凭借其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等优势已逐步在各个国家取得商用,但从全球无线通信用户的发展趋势和无线技术的演进趋势来看,2G/3G/4G技术不是一个简单的替代关系,至少在未来5至10年内仍处于相互补充、相互共存的关系。因此,为了对LTE信号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处理,在复杂的信号背景下完成对LTE信号的检测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主要借助于小区搜索来完成LTE信号的识别,即通过检测主同步序列(PSS)及辅同步序列(SSS)实现。具体操作就是利用本地存储的PSS数据序列与信号相关,通过检测相关结果的峰值确认扇区标识ID;利用主同步确认的扇区标识ID所确定的辅同步码,与数据作进一步的相关,完成同步过程并实现对LTE信号的识别。但是从该过程中可知,该同步过程只能直接得到信号的类型或频点信息,但目前LTE信号有6种不同的信号带宽,故仅仅获取信号类型或频点信息,对于削峰、载波分离等复杂的信号处理而言远远不够,而且也增添了设备在使用时的限制。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完成信号带宽信息的确认。但目前对LTE信号的带宽信息主要是通过在同步的基础上对信号解析来获取,其过程执行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结合应用需要,利用能量检测的方式实现LTE信号带宽信息的获知,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本发明内容如下:
一种LTE信号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从LTE信号的有效频点集合中获取待测有效频点并获取预设频率偏移量;
根据所述待测有效频点和所述预设频率偏移量进行频率偏移,完成混频过程并得到混频数据;
将所述混频数据抽取滤波得到待测有效频点处预设带宽内的期望信号;
对所述期望信号进行平均功率统计,计算频率偏移处的平均功率与待测有效频点处的平均功率的比值;
判断所述频率偏移处的平均功率与待测有效频点处的平均功率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门限;
当频率偏移处的平均功率与待测有效频点处的平均功率的比值大于第一门限时,则根据预设频率偏移量计算出待测有效频点处载波的带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LTE信号检测系统,包括:
预设模块,用于从LTE信号的有效频点集合中获取待测有效频点并获取预设频率偏移量;
混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测有效频点和所述预设频率偏移量进行频率偏移,完成混频过并得到混频数据;
信号分离模块,用于将所述混频数据抽取滤波得到待测有效频点处预设带宽内的期望信号;
功率统计模块,用于对所述期望信号进行平均功率统计并计算频率偏移处的平均功率与待测有效频点处的平均功率的比值;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频率偏移处的平均功率与待测有效频点处的平均功率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门限;
带宽信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测有效频点处载波的带宽;当所述频率偏移处的平均功率与待测有效频点处的平均功率的比值大于第一门限时,则根据预设频率偏移量计算出待测有效频点处载波的带宽。
本发明利用能量检测的方式实现对LTE信号带宽信息的获知,步骤简单,易于工程实现,为后续削峰、载波分离等复杂信号处理提供可行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LTE信号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LTE信号有效频点集合获得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种主同步信号有效性判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中LTE信号检测系统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LTE信号检测系统中有效频点集合获取系统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LTE信号检测系统中抗噪处理模块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LTE信号检测系统中终判决模块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一种LTE信号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从LTE信号的有效频点集合中获取待测有效频点并获取预设频率偏移量;
S120根据所述待测有效频点和所述预设频率偏移量进行频率偏移,完成混频过程并得到混频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53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荧光的移动电源
- 下一篇:一种集成风光储微网能量管理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