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持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55643.3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5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宗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宗谕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国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6 | 代理人: | 杨依林 |
地址: | 518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领域,尤其涉及适用在大屏幕手机中的一种持握装置,该装置不但可以应用在手机中,也同样可以应用于平板电脑、MP3播放器等小型便携电子设备中。
背景技术
手机是现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必备工具,为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使手机具备了更加强大的功能,几乎整合了过去很多消费电子产品的功能,几乎可以成为电子产品的功能综合体。电脑、数码相机、MP3播放器、视频播放器、游戏机等等众多功能,真可以成为一机在手无所不能了。正是由于手机功能的不断升级,手机的样式和硬件也不断开始更新,其中最显著的更新就是越来越大的屏幕,随着人们对屏幕显示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样对手机的尺寸与便携性之间的矛盾,也做出了妥协。因此手机屏幕不断增加,时至今日已经达到了五英寸以上,个别厂家甚至推出7寸的手机,甚至突破了平板电脑和手机之间的界限。随着手机屏幕的不断加大,在带来各种使用优点的同时,人们对手机的持握能力也同时开始不断降低,由此导致的原本可以单手使用的手机,只能依靠双手操作,而且手机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容易出现滑落损坏的情况,虽然有些人自行配置手机套等辅助配件,但是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手机持握装置,可以显著提高手机持握的安全性,使大屏幕手机在安全持握的前提下,还可以安全可靠的进行单手持握和操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机持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持握装置由持握带和固定座组成,所述的持握带两端均与固定座连接,且所述的固定座上至少一端设置有伸缩腔,持握带则插入伸缩腔中并在其中滑动,所述的伸缩腔与持握带之间设置有长度调整装置,并通过上述的长度调整装置对持握带长度进行调整。
所述的固定座上设置有容置腔,该容置腔为形状与持握带相配合的上部开口腔体,该容置腔中放置上述的持握带,所述的伸缩腔位于容置腔侧方,持握带端部插入伸缩腔中。
所述的持握带上设置有容置腔盖板,该容置腔盖板与容置腔开口形状相配合,该容置腔盖板与持握带是一体成型结构,即在持握带上延展而成。
所述的持握带上设置有容置腔盖板,所述的容置腔盖板与容置腔开口形状相配合,所述的容置腔盖板为套装在持握带上的外套,容置腔盖板上的通孔截面与持握带相配合,并可以在持握带上滑动。
所述的持握带的表面设置规则突点或凹坑或孔构成持握带限位结构,所述突点为上表面上设置在持握带上由棘齿或持握带的两侧设置有锯齿状结构,凹坑则为设置在持握带上规则排列的坑或凹槽,孔则为设置在持握带上规则排列的通孔或者沉孔。
所述的持握带至少一端为链条状并插入伸缩腔中,所述的伸缩腔开口的一段形状与链条状持握带的截面相配合,上述的链条结构的持握带和伸缩腔开口构成长度调整装置,所述的持握带可以在上述的伸缩腔中滑动。
所述的长度调整装置为设置在伸缩腔中或者伸缩腔开口旁的的限位件与在伸缩腔中滑动的持握带组成,所述的限位件与持握带表面的突点或凹坑或孔的相互配合,将滑动的持握带进行锁定。
该限位件为设置在伸缩腔中或者伸缩腔开口旁位置的一体突出棘爪或是设置在伸缩腔中或者伸缩腔开口旁位置的一体凹坑或者孔,上述的限位件通过与持握带上的突点或者凹坑或者孔相互配合将滑动的持握带锁定,通过上述的棘爪与持握带上的规则突起或者凹坑或者孔的相互配合锁定在伸缩腔中滑动的持握带,或者通过上述的凹坑或者孔与持握带上的规则突起的相互配合锁定在伸缩腔中滑动的持握带。
所述的长度调整装置为设置在伸缩腔上的控制按键和在伸缩腔中滑动的持握带组成,所述的控制按键下端与持握带表面结构相互配合,控制按键为设置在伸缩腔上的可升降按键或者可开关的盖板,通过上述的控制键的升降或者开关,将所述的持握带压紧或者卡合将持握带锁定。
所述的控制按键下部设有与持握带表面突起或凹坑或孔相配合的结构,控制按键的下部结构为与持握带表面突起相配合凹坑,或者控制键下部结构为与持握带表面突起相配合突起,或者与持握带表面凹坑或者孔相配合的突起,所述的控制按键安装在伸缩腔上部侧壁的按键固定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宗谕,未经杨宗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56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成本的OIS摄像头模组
- 下一篇:停电信息的处理方法、客户端和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