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拆卸式有底钢套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6617.2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4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成;陈茂技;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E02D2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10002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有底 钢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中结构物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式有底钢套箱装置。
背景技术
钢套箱作为水下结构物施工临时结构广泛应用于桥梁、港口及码头等工程建设中。
在进行水下结构物施工时,钢套箱主要起挡水作用,将水下施工变为干处施工。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钢套箱可设计为有底和无底两种类型。有底套箱是由底板承受封底混凝土的重量,并且底板与河(海)床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无底套箱是利用河(海)床作为承载封底混凝土的载体。
水中有底钢套箱施工时,通常情况是将底板与侧板通过螺栓或焊接形成一整体,根据过程中水位的变化设置围囹及内支撑,封底混凝土与底板连接在一起;在封底混凝土强度形成前,钢套箱及封底混凝土重量传递到下承重梁上,再通过悬吊系统传递到上承重梁及护筒上;在封底混凝土形成强度后,拆除悬吊系统,接着钢套箱侧板、围囹及内支撑重量通过两个途径(一、侧板与封底混凝土的窝裹力;二、侧板重量传递到底板上)传递到封底混凝土上,再通过封底混凝土与护筒之间的窝裹力作用实现力的传递,最终由护筒受力。
由于常规施工方法是将底板与封底混凝土连接,并且依靠底板与侧板的连接,可抵抗水(混凝土)侧压力以及侧板的变形及底口的密水效应,因此在拆卸时只能对钢套箱的侧板、围囹、内支撑及下承重梁进行回收,不能对底板钢结构进行回收利用,增加了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卸式有底钢套箱装置,旨在解决常规施工水中有底钢套箱时,底板不能回收利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拆卸式有底钢套箱装置,包括上承重梁和设置在其下方的下承重梁,所述上承重梁与下承重梁之间通过悬吊系统连接,上承重梁底部设置有若干并列设置且底部穿过下承重梁的钢护筒,所述下承重梁上设置有底板,底板四周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对拉系统,其中下承重梁和底板均通过钢丝绳固定在侧板上;所述侧板内位于底板的顶部浇注有封底混凝土,所述对拉系统位于封底混凝土高度范围内,所述侧板上高于封底混凝土高度的部位设置有相互对称的围囹,所述围囹之间通过内支撑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承重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悬吊系统的圆孔。
优选的,所述悬吊系统在封底混凝土范围内外套套管。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轮廓大于侧板的轮廓,且底板与侧板之间不进行任何连接。
优选的,所述侧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成整体,接合部位设置有橡胶皮。
优选的,所述侧板内壁设置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对拉系统由设置在侧板内侧的内对拉系统和设置在侧板外侧的外对拉系统构成,所述内对拉系统与外对拉系统通过设置在侧板上的连接装置接成一个整体。
优选的,所述内对拉系统分为两段,分别与外对拉系统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对拉系统为整体式结构,其两端分别连接外对拉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这种可拆卸式有底钢套箱装置可实现底板的拆卸,达到底板回收的目的,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底板拆除后,侧板、围囹及内支撑的结构重量全部由封底混凝土与侧板的窝裹力抵抗,受力简单、明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可拆卸式有底钢套箱装置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可拆卸式有底钢套箱装置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可拆卸式有底钢套箱装置的对拉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护筒;2、上承重梁;3、悬吊系统;4、套管;5、下承重梁;6、底板;7、侧板;8、对拉系统;9、围囹;10、内支撑;11、封底混凝土;12、钢丝绳;13、连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66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包电动单车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高速机床动态误差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