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能耗回收盐酸废水装置及回收盐酸废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7059.1 | 申请日: | 2014-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2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顾仲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亿华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佳麟泵阀有限公司;上海弘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1B7/01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潘志龙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耗 回收 盐酸 废水 装置 方法 | ||
1.一种低能耗回收盐酸废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废酸罐(1)、三效蒸发器(2)、二效蒸发器(3)、一效盐酸脱吸塔(4)、冷却吸收器(5)、水喷射泵(6);所述废酸罐(1)的料液出口(11)与所述三效蒸发器(2)的三效加热室进料口(21)相连,所述三效蒸发器(2)的三效气液分离器出液口(22)与所述二效蒸发器(3)的二效加热室进料口(31)相连,所述二效蒸发器(3)的二效气液分离器出液口(32)与所述一效盐酸脱吸塔(4)的一效进液口(41)相连,所述一效盐酸脱吸塔(4)的一效加热室(42)上设有蒸汽入口(43);
所述一效盐酸脱吸塔(4)的一效水汽出口(44)与所述二效蒸发器(3)的二效加热室进汽口(33)相连,所述二效蒸发器(3)的二效不凝气出口(34)与所述冷却吸收器(5)相连,所述二效蒸发器(3)的二效气液分离器出汽口(35)与所述三效蒸发器(2)的三效加热室进汽口(23)相连,所述三效蒸发器(2)的三效气液分离器出汽口(24)与所述水喷射泵(6)相连;
所述二效蒸发器(3)上设有二效冷凝酸出口(36)。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低能耗回收盐酸废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酸罐(1)的料液进液口(12)分别与所述三效蒸发器(2)的三效冷凝酸出口(25)、一效盐酸脱吸塔(4)的塔底排液出口(45)相连。
3.一种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低能耗回收盐酸废水装置的回收盐酸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含有盐酸废液的所述废酸罐(1)中加入氯化镁形成混合液,同时向所述一效盐酸脱吸塔(4)的一效加热室(42)中通入0.3MPa蒸汽,在所述一效盐酸脱吸塔(4)中蒸出的水蒸气作为所述二效蒸发器(3)的热源;
所述废酸罐(1)中的混合液进入三效蒸发器(2)浓缩后,进入所述二效蒸发器(3)进一步蒸发,然后进入所述一效盐酸脱吸塔(4),在所述氯化镁的作用下进入所述一效盐酸脱吸塔(4)的盐酸废液继续蒸发、蒸出氯化氢和水蒸气以及浓度小于1%的盐酸,蒸出的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所述一效水汽出口(44)进入所述二效蒸发器(3);所述浓度小于1%的盐酸通过所述一效盐酸脱吸塔4的塔底排液出口45排出;
所述氯化氢和水蒸气在所述二效蒸发器(3)中的一部分冷凝形成浓度为22%的盐酸冷凝酸并通过所述二效冷凝酸出口(36)排出;所述氯化氢和水蒸气的另一部分经过所述二效蒸发器(3)蒸发后形成带氯化氢的水蒸气并通过所述二效气液分离器出汽口(35)进入三效蒸发器(2);所述二效蒸发器(4)中的氯化氢不凝气通过所述二效不凝气出口(34)进入所述冷却吸收器(5),在所述冷却吸收器(5)中加入浓度为22%的盐酸使所述氯化氢不凝气进一步浓缩冷却形成浓度为33%的盐酸;
所述来自二效蒸发器(33)的带氯化氢的水蒸气为所述三效蒸发器(2)提供热源,所述带氯化氢的水蒸气在三效蒸发器(2)中的一部分冷凝成浓度为10%的盐酸冷凝酸并通过所述三效冷凝酸出口(25)排出,所述带氯化氢的水蒸气的另一部分通过所述三效蒸发器(2)的进一步蒸发形成含有微量氯化氢的水蒸气混合气或纯净的水蒸气并通过所述三效气液分离器出汽口(24)进入所述水喷射泵(6)冷凝后形成PH值为6~7的冷凝水,最后排放;
以上过程不断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低能耗回收盐酸废水装置的回收盐酸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效盐酸脱吸塔(4)中浓度小于1%的盐酸通过所述塔底排液出口(45)进入所述废酸罐(1)中回收。
5.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低能耗回收盐酸废水装置的回收盐酸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三效蒸发器(2)中冷凝成浓度为10%的盐酸冷凝酸,通过所述三效冷凝酸出口(25)进入所述废酸罐(1)中回收。
6.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低能耗回收盐酸废水装置的回收盐酸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喷射泵(6)的作用下所述三效蒸发器(2)在温度为55℃、真空0.08MPa条件下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亿华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佳麟泵阀有限公司;上海弘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亿华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佳麟泵阀有限公司;上海弘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705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吞吐量的活跃模式触发
- 下一篇:摩擦传动带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