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测试性建模数据的故障检测与隔离综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8021.6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7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石君友;崔巍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赵文颖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测试 建模 数据 故障 检测 隔离 综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测试性建模数据的故障检测与隔离综合方法,属于测试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测试性建模是目前系统测试性设计分析的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通过测试性建模可以得到系统的相关性矩阵,进而实现故障检测与隔离能力的定量评价。
在相关性矩阵的基础上,通过的直接测试优选可以得到诊断树,利用诊断树提供的诊断步骤可实现系统故障的检测隔离。但在实际应用中,相关性矩阵中通常都包含机内测试(BIT)和人工测试,而机内测试是自动执行的,不受诊断步骤限制,导致利用上述方法获得的诊断树不能全面地利用机内测试的优势给出更高效和更完整的诊断。
目前,针对该问题,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机内测试(BIT)和人工测试综合的故障检测与隔离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测试性建模数据的故障检测与隔离综合方法,首先利用现有测试性建模方法获得系统的相关性矩阵(D矩阵),然后将其分解为BIT和人工测试的D矩阵,并建立相应的BIT故障字典和人工测试诊断树,最后综合应用故障字典和诊断树实现对系统的故障检测与隔离。
一种基于测试性建模数据的故障检测与隔离综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建立系统的相关性矩阵;
利用系统的故障和测试数据,建立测试性模型并得到相关性矩阵,其表达式如(1)式所示:
式中,D表示相关性矩阵;F={F1,F2…Fm}表示被测对象的故障集合;BITi表示BIT测试,Mj代表人工测试,BITi/Mi表示该测试为BIT测试或人工测试,dij表明了Fi与BITi和Mj的相关性,即:
步骤二、根据得到的相关性矩阵,分解提取BIT相关性矩阵,并建立BIT故障字典;
步骤2.1根据步骤一得到D矩阵,从中分解出BIT相关性矩阵D1;
具体过程为:把D矩阵中含有BITi的列提取出来构成D1,D矩阵中剩余的部分组成人工测试相关性矩阵D2,D1和D2表达式如下:
步骤2.2如果D1有全0行,则删除该行,并将其对应故障Fi组成集合F1(0),合并矩阵中的模糊组得到矩阵D1(1),并将D1(1)作为BIT故障字典;
步骤三、依据步骤一得到的相关性矩阵,对每个BIT隔离模糊组故障,建立BIT模糊组故障的人工测试相关性矩阵,并生成BIT模糊组故障的人工隔离诊断树;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3.1根据D1(1)得到了模糊组集合F(2),F(2)中包含了若干个模糊组,F(2)={F1(2),F2(2),…,Fk(2)},每个模糊组Fi(2)包含若干故障,对每一个模糊组都建立BIT模糊组故障的人工测试相关性矩阵,具体方法为:把D2中每个Fi(2)对应的行提取出来,构成矩阵Di(2);
步骤3.2利用相关性建模分析的诊断策略生成方法,根据Di(2)进行测试优选,针对每一个人工测试相关性矩阵生成BIT模糊组故障的人工隔离诊断树;
步骤四、对BIT的不可检测故障,依据步骤一得到的相关性矩阵,建立BIT不可检测故障的人工测试相关性矩阵,并生成BIT不可检测故障的人工检测隔离诊断树;
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80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控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鼠标和用于其的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