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曲轴多拐扭转专用机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59231.7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4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福;宫在坤;刘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东东大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K1/08 | 分类号: | B21K1/08;B21J13/14 |
代理公司: | 丹东汇申专利事务所 21227 | 代理人: | 徐枫燕 |
地址: | 118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轴 扭转 专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申请涉及的是对平面锻钢曲轴热锻坯件实施径向扭转的曲轴扭转设备,尤其适合作为汽车发动机锻钢曲轴的热锻坯件扭制的曲轴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曲轴是发动机中的一关键构件。当四缸发动机和六缸发动机已成为汽车主流动力装置的今天,发动机曲轴结构中各连杆颈径向角度分布不同,平衡块整体化结构要求,成为加工工艺实现高效化、批量产业化、精加工发展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传统机械加工方法主要采用铸造、平衡块镶嵌组装工艺生产此类复杂曲轴,但曲轴产品越来越多的采用锻钢材料,传统工艺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今产品技术发展。早期使用锻打加工工艺,生产工艺效率低、工艺难度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中国专利CN201470801U公开了一种“小型曲轴专用扭转模具”,其设计了一种安装于普通压力机床的小型压力模具,工作原理是由压力机床压头迫使上、下半模对扣后,继续施加压力过程中,压力全部转嫁到铰接在扭转模块边缘的支撑臂上,驱动扭转模块回转,完成曲轴连杆颈的角度扭转。机床施加的压力一部分为合模所需,另一部分分散转嫁到支撑臂上,因支撑臂支撑强度所限,结构特点导致扭转力矩小,还受模具结构和大小因素所限,只适合于加工小型曲轴产品,如三拐曲轴,仅作为普通压力机床配套装置。再者,已下装曲轴坯件的下半模与上半模对扣后至扭制完成之前,机床施加的压力有限,支撑臂力矩小,难以保证上、下扭转模块处于完全合模状态,合模小环境欠佳,合模扭制受力不均匀,双重因素影响了扭制质量和扭制加工效果;另一技术问题是:本模具为封闭式结构,只能做为某单一曲轴产品扭曲加工使用,不能作为系列化多种曲轴产品加工使用模具,换产成本高,无法适应产业流程化批量生产的使用需求。
另一中国专利CN203091659U 提供了一种曲轴扭拐专用机,它采用了常规的三梁四柱主机框架结构,以达到在扭制运行提供稳定支撑的目的。但组装部件庞大、整体占用空间和占地面积大,可操作空间又受到极大的局限,加大了输送装置与其操作台之间的距离,成本造价也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申请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各类汽车发动机曲轴扭曲加工的曲轴多拐扭转专用机,它具有占用体积小、操作空间宽大、扭制动力强大、加工质量高,尤其是适合系列化多样曲轴产品加工的技术优点。本发明专利申请提供的曲轴多拐扭转专用机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一种曲轴多拐扭转专用机,液压机固定安装在单一矩形机体立架上,主液压缸驱动组装有上模部的滑块,滑块滑动配合在机体立架两侧立柱纵向滑轨上,下模部安装在下支架,上、下模部中组装有上、下对应的定模架和回转模盘,扭臂枢接在两侧立柱之间,枢接中心与回转模盘同轴线,扭臂连接梁固定在回转模盘处缘和扭臂主梁之间,扭转动力部驱动连接于扭臂上。
在上述的整体技术方案中,还设置有工件顶出机构,工件顶出部包括上顶出部和下顶出部,上顶出部的两上动力部对称固定在滑块中线两侧的基座上,上动力部顶杆穿出滑块、置于定模架与回转模盘之间的空隙处,下顶出部的顶杆固定设置在顶出横梁上,顶出横梁水平、两端安装两立柱上的下动力部压力杆上,顶杆置于定模架与回转模盘之间的空隙处。
本发明专利申请提供的曲轴多拐扭转专用机技术方案,是适合包括四拐、六拐以及更多拐结构在内的各类汽车发动机曲轴的扭制加工设备,其扭转动力强大,在这一前提下摒弃了常规的三梁四柱主机结构,设备占用空间和占地面积都大为缩减,操作空间因此得到最大的释放,前、后两个操作面有宽松的操作空间,大大缩减了工件输送距离;更为关键的是,扭臂结构的设置,在上、下模部压力合模的同时实施大扭矩扭转操作动力,其动力强大,最大扭转角度范围大,可以达到63°,受力集中、受力均匀,液压机缸吨位可达到250吨,扭矩吨位可达到160吨标称,保证了扭制质量和扭制效果,也有效的提高了加工效率。另外,定模架、回转模盘和扭臂采用可拆卸构造,可以根据不同结构类型的曲轴产品方便的予以改装调整,使之能够作为各类品种曲轴锻件,尤其是复杂形式锻件的扭转加工设备,满足了产业流程化批量生产和系列化曲轴产品加工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申请的总装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申请的总装侧视图。
图3为合模起始状态的一侧立体图。
图4为平面曲轴落入模腔的另一侧立体图。
图5为上、下模部未合模的结构设置图。
图6为为上、下模部合模后的结构设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东东大控制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丹东东大控制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92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