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湿度气体干燥分离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59537.2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4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马裕平;应祯旺;董志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合南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53/00;B01D47/0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孙承尧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度 气体 干燥 分离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干燥分离装置及方法,具体的说是大湿度气体干燥分离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气体干燥器一般结构复杂且多使用加热干燥器,加热干燥器可能会造成不稳定的气体结构发生变化或气体膨胀存在安全隐患,还有就是使用可再生吸附剂吸附气体中的水分,例如分子筛、变色硅胶、无水氯化钙等等,而这些吸附剂如果在大湿度的环境下使用就会出现很多弊端,容易造成吸附剂粉末化、结块现象,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对气体进行干燥分离,同时对吸附剂的回收再利用也会造成很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简单快捷的满足工作环境所需气体干燥程度的大湿度气体干燥分离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湿度气体干燥分离装置,包括进风管、与进风管相接的分离装置以及与分离装置相接的出风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冷凝装置以及与冷凝装置相接的排液装置。
为使冷凝后的液体与气体分离的更彻底,所述冷凝装置位于进风管的上方,出风装置位于冷凝装置的上方,当冷凝液体足够大时,由于自重而下落,不易被进风管的风吹至出风管而影响干燥效果。
所述冷凝装置包括与进风管相连的冷凝管、与冷凝管相接的冷媒以及与冷媒相接的压缩机。
所述排液装置设置在冷凝装置下方,排液装置包括设置在进风管中且位于冷凝管下方的积液槽、与积液槽相接的导液管以及与导液管相接的储液槽。
所述出风装置包括与冷凝装置相接的末端风机以及与末端风机相接的出风管。
所述冷凝装置与出风装置之间还设有湿度检测仪,在湿度检测仪中设有与冷凝装置通信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冷凝装置的工作强度,具体的说是控制压缩机的工作强度、冷媒的排出量以及冷凝管的工作数量。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大湿度气体干燥分离的方法,将大湿度气体由进风口吹进后经过冷凝装置,将大湿度气体中的水分、颗粒状物质与气体分离,再由出风装置将分离后的气体抽出。
所述颗粒状物质包括粉尘、微小矿物质和/或有害有毒物质。
所述颗粒状物质与水分通过排液装置储存。
本发明中所述大湿度气体,是指水或含表面活性剂或生物酶或清香组分或消毒杀菌组分水溶液与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如粉尘,有毒有害物质,微小矿物质充分混合的气体。大湿度气体进入经过压缩机压缩冷媒循环后的冷凝装置后,大湿度气体中水分被冷凝装置急速降温后集积成小水滴,然后集积在积液槽中,再通过导液管被导入到储液槽里,从而将大湿度气体中的水分以及包裹在水分里的许多粉尘、微小矿物质和有害有毒物质颗粒分离出来。
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大湿度气体进入干燥分离装置后,只是利用冷凝装置的急速降温把大湿度气体中的水分和以及包裹在水分里的颗粒状物质干燥分离出来,整个装置中不需要用到任何的干燥吸附剂,且可以根据要求干燥到指定的湿度范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结构简单,对大湿度气体的干燥分离效果非常好,且不存在对吸附剂的浪费,大大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大湿度气体干燥分离装置,包括进风管1、与进风管1相接的分离装置2以及与分离装置2相接的出风装置3,分离装置2包括冷凝装置4和排液装置5,分离装置2位于进风管1的上方,出风装置3位于分离装置2的上方。
冷凝装置4包括与进风管1相连的冷凝管6、与冷凝管6相接的冷媒7以及与冷媒7相接的压缩机8。排液装置5连接在冷凝装置4的下方,排液装置5包括设置在进风管中且位于冷凝管6下方的积液槽9、与积液槽9相接的导液管10以及与导液管10相接的储液槽11。出风装置3包括与冷凝装置4相接的末端风机12以及与末端风机12相接的出风管13。冷凝装置4与出风装置3之间还设有湿度检测仪14,在湿度检测仪14中设有与冷凝装置4通信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冷凝装置4的工作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合南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德合南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95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