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送装置、传输系统和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0768.5 | 申请日: | 2014-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51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黄燕妮;叶佳峰;徐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贾磊 |
地址: | 新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送 装置 传输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送装置、传输系统和传输方法,具体包括:触控面板;触控连接模块,用以通过所述触控面板与接收装置建立触控连接;处理模块,在所述触控连接建立后,用以根据所述传送装置和所述接收装置的连接时长,确定对应所述连接时长的命令;以及收发模块,用以传送所述命令至所述接收装置。通过利用本发明,可增加用户使用触控连接技术的便利性和操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装置间的数据传送,尤其有关于通过触控连接(touch link)技术的数据传送。
背景技术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非触控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其通过近场磁场通信的方法(例如采用13.56MHz的近场磁场通信方式)在移动设备、消费型电子产品、个人计算机或智能型电子装置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让用户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
由于手机等手持装置集成NFC的市场需求已经成熟,其可支持移动支付或者作为销售点终端(Point Of Sale,POS)来用,然而由于NFC以磁场通信的方式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因此必须在手机等手持装置上增设感应式读卡器或类似功能的部件,从而造成手持设备的体积变大,而且对手机等手持设备的结构布局、部件用材均有限制。
因此近来发展了一种触控面板装置的触控连接技术,例如US2011/0304583、US2013/0147760、CN102916729A等专利申请案所述的,可利用触控面板装置原有的面板及驱动IC来通信传输。触控面板装置包括触摸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的至少一部分为触控面板装置所包含的触控面板的至少一部分。其中,触控面板可为不具显示功能的触控面板(例如触摸板(touch pad))或者具显示功能的触控面板(例如触控屏幕(touch screen))。触摸传感器包括设置在触控面板的基板上的多个用于构成电容结构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至少一者作为发送电极,以及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至少一者作为接收电极。如此一来,信号可通过触控面板装置原有的电极及驱动IC来进行发送和接收,以实现基于电场的触控传输,无需再另行设置感应式读卡器或类似功能的部件,较先前的近场通信技术更为节省体积与成本。
图1是根据已知技术的第一触控面板装置以及第二触控面板装置之间的触控传输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以及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之间具有近电场103a以及103b。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以及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皆具有发送以及接收信号的功能。此触控传输技术中,当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向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发送信号时,所应用的通信媒介为电场方向指向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的电场部分(如图1所示的近电场103a)。当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向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发送信号时,所应用的通信媒介为电场方向指向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的电场部分(如图1所示的近电场103b)。其中,图1所示的X通道以及Y通道分别代表布设在基板上用以构成电容结构的发送电极和接收电极。
图2是根据已知技术的第一触控面板装置和第二触控面板装置之间实现触控传输系统的逻辑架构图。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包括图2所示的信号发送系统201,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包括图2所示的信号接收系统202。其中,信号发送系统201包括触控传输请求信号产生单元211、通信连接建立单元212以及第一通信单元213。其中,触控传输请求信号产生单元211用于产生触控传输的请求信号,并通过发送电极发送至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通信连接建立单元212在接收电极接收到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回复的应答信号后,与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建立通信连接。建立通信连接之后,第一通信单元213通过触控面板(图未示)的发送电极发送通信信息或数据至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07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