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土地基单层厂房补偿基础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1304.6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4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众;杨峰 |
主分类号: | E02D27/34 | 分类号: | E02D27/34;E02D27/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地 单层 厂房 补偿 基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层厂房的基础。
背景技术
轻钢结构建筑自重轻,柱基础压力小,但在软土地区为满足沉降要求通常采用桩基础,桩承载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基础造价高,经济性差;另外由于软土地基大面积回填土和地坪堆载,造成地坪因软土固结而沉降,使地坪产生较大沉降差,严重影响了正常使用。一种能保证建筑物与地坪能均匀沉降的无桩补偿基础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能保证建筑物与地坪无沉降差且施工方便、造价省的软土地基单层厂房补偿基础。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软土地基单层厂房补偿基础,包括柱基础、预应力空心板、组合地梁、挡土梁及设于预应力空心板下的条形凹坑,所述组合地梁为倒T形截面,所述组合地梁与柱基础联成一体,所述预应力空心板一端搁置于所述组合地梁上,另一端搁置于挡土梁上,所述条形凹坑呈下小上大的梯形截面。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软土地基单层厂房补偿基础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组合地梁包括预应力空心板底板、纵向圈梁、构造柱和位于圈梁与构造柱间的砖墙,所述柱基础沿纵向间隔设于组合地梁上。
所述挡土梁由砖模和钢筋砼梁组成,砖模设于钢筋砼梁两侧。
所述预应力空心板纵向设有异形通孔,板下部纵向埋设有预应力钢绞线。
所述预应力空心板上部设有砼面层,砼面层与地坪砼整体浇筑。
所述条形凹坑中纵向铺设有管线。
所述柱基础包括底板与短柱,所述底板为外薄里厚的变截面。
所述柱基础包括短柱、横梁和设于横梁两端下方的承台,所述承台为倒T形截面,横梁与承台间埋设有钢筋。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软土地基单层厂房补偿基础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建筑物基础不打桩,不但能保证建筑物与地坪同步沉降,无沉降差,而且施工方便、造价大幅下降。
2、刚度较大的纵向地梁能有效的控制纵向相邻基础的沉降差,使上部结构不产生附加应力。
3、架空层内可铺设各类管线,能间接降低造价,方便管线施工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中跨基础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边跨基础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基础立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柱基础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架空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5,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软土地基单层厂房补偿基础实施例,包括柱基础1、预应力空心板2、组合地梁3、挡土梁4及设于预应力空心板下的条形凹坑5,组合地梁3为倒T形截面,组合地梁3与柱基础1联成一体,预应力空心板2一端搁置于组合地梁3上,另一端搁置于挡土梁4上,条形凹坑5呈下小上大的梯形截面。条形凹坑范围的土重量设计为与柱以上建筑的重量相同,可使凹坑底的土压力与地坪其它部位相等,从而使基础与地坪均匀沉降;预应力空心板使地坪联成整体,并使板下形成空腔,组合地梁高度大、纵向刚度大,可调节柱间沉降差使柱间沉降差满足规范要求;梯形截面的条形凹坑可防止土体稳定。
参见图1至图3,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地梁3包括预应力空心板底板31、纵向圈梁32、构造柱33和位于圈梁与构造柱间的砖墙34,柱基础1沿纵向间隔设于组合地梁3上。组合地梁由圈梁、构造柱和砖墙联成一体,共同受力,其施工方便、节约造价;底板采用预应力空心板,受力合理、施工方便、造价低。
参见图1、图2,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挡土梁4由砖模和钢筋砼梁组成,砖模设于钢筋砼梁两侧。砖模内浇钢筋砼梁可省去梁的支模,承载能力大。
参见图1至图3、图5,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预应力空心板2纵向设有异形通孔21,板下部纵向埋设有预应力钢绞线22。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大孔板,用钢量省、承载能力大。
参见图1、图2,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条形凹坑5中纵向铺设有管线7。凹坑内空间大,可方便各种管线的铺设,检修方便。
参见图4,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柱基础1包括短柱12、横梁13和设于横梁两端下方的承台14,承台14为倒T形截面,横梁13与承台14间联结钢筋。用于柱底弯矩较大的厂房柱时,采用分体型承台,抗倾覆能力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众;杨峰,未经杨众;杨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13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信号解码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复合乳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