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式平底罐顶部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1394.9 | 申请日: | 2014-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9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韩中深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8 | 分类号: | F17C13/08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9 | 代理人: | 金星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平底 顶部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部固定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在10m3以下的立式平底罐的顶部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10m3以下的立式平底罐又称速必达或快易冷立式平底罐,由于立式平底罐可立着运输和卧着运输,汽车在运输过程中会产生缓冲力,很容易对该装置产生破坏,另由于该产品储存的是低温液体,对漏热有较高要求。而目前的这种立式平底罐包括内罐体和外罐体,内罐体和外罐体之间设置有隔热夹层,内罐体和外罐体之间的固定则采用在外罐体内底部和外罐体外底部之间焊接有若干根支撑杆,且在外罐体的中部和外罐体中部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径向支撑;这种结构存在一下缺陷;1.该立式平底罐漏热点多,储罐的漏热很容易导致安全阀频繁开启,造成危险和气体浪费;2.该立式平底罐的气相管和液相管设置于隔热夹层中,然后从底部或顶部或侧面引出,引管比较杂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式平底罐顶部固定结构,该顶部固定结构不但可以保证内罐体和外罐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可减少储罐的漏热点,便于气相管和液相管引管集中,提高安全性能,减少气体浪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式平底罐顶部固定结构,该顶部固定结构安装于内罐体的内顶封头和外罐体的外顶封头之间,包括底部连接器、连接颈管和安装套,所述内顶封头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该第一安装孔的中心与内顶封头的竖直中心重合;所述安装套嵌入第一安装孔内并与内顶封头焊接固定,安装套上设置有竖直的阶梯孔,连接颈管的下端插入阶梯孔的大径孔中并与安装套固定;所述外顶封头的顶部中心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底部连接器嵌入该第二安装孔内并与外顶封头固定,该底部连接器上设置有竖直的通孔,连接颈管与底部连接器的下端面固定,连接颈管的内孔与底部连接器的通孔、安装套的阶梯孔共同构成了布线通道。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颈管的中部开设围绕连接颈管一周的环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环槽为梯形环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颈管的中部开设有若干个围绕连接颈管一周的环槽,各环槽内嵌入有隔热圈。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底部连接器包括筒体,该筒体嵌入第二安装孔内并与外顶封头焊接固定,筒体的通孔为阶梯孔,该连接颈管的顶部嵌入该阶梯孔的大径孔内并与该筒体焊接,筒体的顶部设置有螺栓孔用于与顶部连接器固定。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效果是:该储罐的顶部固定结构设置在内罐体的内顶封头和外罐体的外顶封头之间,利用底部连接器、连接颈管和安装套可将内罐体和外罐体牢固连接,同时底部连接器可与顶部连接器配套固定,顶部连接器是个气相管和液相管的分配头,液相管和气相管可从连接颈管的内部穿过而进入到内罐体内。该结构内罐体和外罐体之间的固定连接部位少,漏热点少,提高安全性能,同时连接颈管便于液相管和气相管的集中引管。
又由于所述连接颈管的中部开设围绕连接颈管一周的环槽,这样,该环槽在保证足够强度前提下可减少热量的传递面积。
又由于所述连接颈管的中部开设有若干个围绕连接颈管一周的环槽,各环槽内嵌入有隔热圈,同样,在保证足够强度前提下可减少热量的传递。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中:1.内顶封头;2.外顶封头;3.安装套;31.阶梯孔;4.底部连接器;41.筒体;42.通孔;43.螺栓孔;5.连接颈管;51.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韩中深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韩中深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13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