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裹有超氧化物歧化酶聚电解质微囊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1591.0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2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峰;刘进;魏建民;侯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2 | 分类号: | A61K9/52;A61K38/44;A61K47/32;A61P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18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裹 超氧化物歧化酶 电解质 制备 方法 | ||
一种包裹有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聚电解质微囊的制备方法,是基于层层自组装原理,采用阴离子聚电解质聚苯乙烯磺酸钠[poly(sodium styrene sulfonate),PSS]和阳离子聚电解质聚烯丙基胺盐酸盐[poly(allyamine hydrochloride),PAH]作为聚电解质微囊组装材料,将具有抗氧化功能的Cu/Zn‑SOD包裹于微囊之中,该微囊可以有效阻隔胰蛋白酶等其他水解酶类与Cu/Zn‑SOD接触,但是又不影响溶液中离子在膜内外的进出,Cu/Zn‑SOD可以与体系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接触,进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在保证Cu/Zn‑SOD生物活性的同时,有效防止了水解酶类对Cu/Zn‑SOD的水解作用,其生物活性保存效果优于天然Cu/Zn‑SOD,且无需改变酶分子表面结构、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可控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裹有Cu/Zn-SOD的聚电解质微囊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在抗氧化和防止机体衰老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SOD自从被发现以来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对于SOD性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是有一个关键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者们,即如何更长久保持SOD生物活性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另外,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在制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医药学领域中,利用此技术可以制备纳米级微囊,例如通过聚电解质包埋药物,在保护药物疗效的同时,可以有效实现药物的缓释。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通过制备聚电解质微囊来包裹Cu/Zn-SOD,从而保护其生物活性方面的详细报道。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基于保护Cu/Zn-SOD活性的目的,利用LBL技术可以在生物大分子表面包裹聚电解质薄膜的优势,制备纳米级聚电解质微囊,包裹Cu/Zn-SOD,从而防止其被其他水解蛋白水解,进而保护其生物活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发明原理如图1所示:A为碳酸钙与Cu/Zn-SOD共聚物,B为阳离子聚电解质聚烯丙基胺盐酸盐(PAH)包裹的共聚物,C为阴离子聚电解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包裹的共聚物,D为PAH/PSS多层膜包裹后的共聚物,E为溶除碳酸钙模板后的包裹有Cu/Zn-SOD的聚电解质微囊。其中外层聚电解质多层膜为网状结构,不影响溶液中离子的进出膜,Cu/Zn-SOD可以与体系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接触,进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发挥其抗氧化的作用。与此同时,聚电解质薄膜又能阻隔其他生物大分子进入微囊内与Cu/Zn-SOD接触,类似胰蛋白酶等水解酶类无法与Cu/Zn-SOD接触,从而防止了其对Cu/Zn-SOD的水解作用,因此该微囊的制备可以达到在不影响Cu/Zn-SOD发挥其生物活性的同时,又能对Cu/Zn-SOD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的目的。
一、一种包裹有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聚电解质微囊的制备,包括碳酸钙与Cu/Zn-SOD共聚物的制作,聚阳离子电解质PAH与聚阴离子电解质PSS的交替组装,碳酸钙模板的溶除。如图1所示,经过一系列制作过程,Cu/Zn-SOD被成功包裹于聚电解质微囊内。
二、一种包裹有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聚电解质微囊的制备流程:
A、Cu/Zn-SOD与碳酸钙纳米颗粒共沉淀
取一定量的CaCl2溶液加入离心管中,然后加入等量的Cu/Zn-SOD,静置一会,再加入等量的Na2CO3溶液,立刻用移液枪吹打,混合均匀,12000rpm离心30s,弃上清,得沉淀即为碳酸钙纳米颗粒与Cu/Zn-SOD共聚物。
B、聚电解质包裹碳酸钙纳米颗粒与Cu/Zn-SOD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未经内蒙古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15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