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2092.3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7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南安市海特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5/44 | 分类号: | C10L5/44;B01J2/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21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颗粒 燃料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300067.2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310300067.2,申请日为2013-07-17,发明名称为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工艺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颗粒燃料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工艺,其生产出来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可以直接替代燃油或燃气,从而用于替代五金电镀、喷涂、烤漆、熔铝、压铸和烘干等工艺。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21世纪将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因此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对中国农村更具特殊意义,中国80%人口生活在农村,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是农村的主要生活燃料;尽管煤炭等商品能源在农村的使用迅速增加,但生物质能仍占有重要地位。1998年农村生活用能总量3.65亿吨标煤,其中秸秆和薪柴为2.07亿吨标煤,占56.7%。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技术,为农村地区提供生活和生产用能,是帮助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
1991年至1998年,农村能源消费总量从5.68亿吨标准煤发展到6.72亿吨标准煤,增加了18.3%,年均增长2.4%。而同期农村使用液化石油气和电炊的农户由1578万户发展到4937万户,增加了2倍多,年增长达17.7%,增长率是总量增长率的6倍多。可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对于优质燃料的需求日益迫切,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村现代化需求,生物质能优质化转换利用势在必行。
生物质产业具有循环性,CO2可达生态“零”排放,SO2、NOX优于柴油,燃烧时不必设置烟气脱硫装置,排放完全达标,降低成本,同时实现减排目标,利于环境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工艺,其可加工出高质量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并还具有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解决方案是: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工艺,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①物料预处理:对物料进行筛分、干燥和旋风分离之后存储起来;
②搅拌、分料以及造粒:将上述存储的物料经充分搅拌后,分料至多个不同的造粒机进行分别造粒;
③除尘、筛分后得到成品:将经造粒形成的生物质颗粒进行除尘处理,再筛分挑选出合格品。
进一步,该生产工艺还包括:
④将筛分出来的不合格品通过输送机构运输至步骤②进行再次搅拌。
进一步,所述步骤②中的造粒机包括造粒模具、主轴以及压辊装置,该主轴从造粒模具中竖直穿出,该压辊装置随着主轴一起转动并辊压造粒模具,使造粒模具的平模面上约100℃的物料从造粒模具上的造粒孔中挤压成型,该造粒模具包括保护盘以及模芯,该保护盘中部形成有与主轴固定相连的连接部位,该保护盘上具有容纳槽,该容纳槽以主轴为中心,该模芯嵌设在保护盘的容纳槽中,该模芯上形成有至少一组造粒孔,每组造粒孔均具有间隔设置且呈圆环布设的多个造粒孔,每组造粒孔均与主轴为中心,该保护盘上还形成有与每一造粒孔一一对应而让生物质燃料落下的落粒孔。
本发明的第二解决方案是: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工艺,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①物料预处理:对不同软硬程度的物料分别进行筛分、干燥和旋风分离之后存储起来;
②计量与搅拌混合:在计量斗的辅助下,将不同软硬程度的物料分别以一定的比例添加在一起,经搅拌后混合均匀;
③分料以及造粒:将搅拌均匀的混合物料分料至多个不同的造粒机进行分别造粒;
④除尘、筛分后得到成品:经造粒形成的生物质颗粒经过除尘处理,再筛分挑选出合格品。
进一步,该生产工艺还包括:
⑤将筛分出来的不合格品通过输送机构运输至步骤②进行再次搅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南安市海特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南安市海特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20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