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雾霾油烟气体净化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62539.7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3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黎宏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宏富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B01D53/7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廖世传 |
地址: | 5424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烟 气体 净化系统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净化设施,具体为一种雾霾油烟气体净化系统。
(二)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的生产和生活中均有大量的雾霾油烟气体产生,雾霾油烟气体随意排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空气质量,破坏环境,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为此,人们采取很多措施对雾霾油烟气体的排放进行净化处理,使其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如申请号为201320221797.9的《油烟空气净化系统》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其技术方案采用喷头向风机扇叶喷水(或其他液体)的方式,产生雾化水形成雾化区,被油烟污染的空气与雾化水混合反应,从而除去空气中的有害油烟物质。
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方案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
1、风机的扇叶在抽风过程中形成中间部位的旋风,阻碍了油烟和雾化水之间互相吸附混合,排放中仍有油烟混杂其中,净化过程不彻底。
2、风机设于雾化水区域,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风机受潮短路烧毁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净化系统的正常工作。
(三)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雾霾油烟气体净化系统,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净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提高净化效果。
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油雾霾油烟气体净化系统,其技术方案包括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内设有向外抽气的风机,排气管道上设有对抽出气体进行净化处理的水净化器和收集凝结水的回水箱,所不同的所述水净化器包括设于水净化箱内的多条高压射水管和以各条高压射水管为轴自由转动的击水棒,所述多条高压射水管连通进水管且垂直于抽风方向平行设置而形成多排、多行的阵列,沿各条高压射水管轴向于管体上圆周均布开设有射水口。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1、风机抽风,气体从进风口抽入,从出风口排出。
2、抽气过程中,气体快速通过水净化器,气流带动各条高压射水管上的击水棒高速旋转。
3、与此同时进水管给水,高压水流从各条高压射水管的射水口向四周射出,高压水流经旋转的击水棒打击而呈散状水粒状充满整个水净化箱。
4、雾霾油烟气体和散状水粒互相吸附混合为一体,并随着散状水粒的凝结而将雾霾油烟携带入水中,从而实现气体的净化排放。
为实现凝结水的收集和高压水的供给,一种措施为所述水净化箱和回水箱分别通过回流管连通循环水箱,所述进水管通过水泵连通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上设有补水管和排污管。
所述循环水箱上还设有净化液加入口,可根据雾霾油烟气体中混入的有毒成分选择适当和适量的净化液加入,增强净化效果。
常规上所述多条高压射水管水平设置。
所述击水棒的一种结构包括两转动轴端和设于两转动轴端之间的散水片,所述散水片径向圆周均布,击水棒以两转动轴端于高压射水管上同轴安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雾霾油烟气体净化系统采用击水棒打击高压射水流的方式产生散状水粒形成净化区,雾霾油烟气体与散状水粒混合反应,从而除去气体中的有害雾霾油烟物质,可取得良好的净化效果。
2、本发明中,散状水粒净化区与风机分离,风机在干燥的环境中工作,使用寿命长,可保证净化系统的正常运转。
3、本发明还可根据雾霾油烟气体的毒性选择净化液加入,进一步提高净化效果。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
图2为图1实施方式中的A向视图。
图号标识:1、排气管道;2、风机;3、回水箱;4、水净化箱;5、高压射水管;6、击水棒;7、射水口;8、回流管;9、进水管;10、水泵;11、循环水箱;12、水净化器;13、补水管;14、排污管;15、净化液加入口;16、控制器。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雾霾油烟气体净化系统主要由设于排气管道1的风机2、水净化器12和回水箱3构成。所述风机2设于排气管道1的前段(抽风段),将雾霾油烟气体从室内抽出,所述水净化器12排气管道1中段(过风段),所述回水箱3设于排气管道1后段(排风段),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宏富,未经黎宏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25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