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环境效应场模型的城市绿地形态格局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3479.0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8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宴;谭瑛;史北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5/00 | 分类号: | A01G15/00;A01G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娄嘉宁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环境效应 模型 城市 绿地 形态 格局 优化 方法 | ||
1.一种基于环境效应场模型的城市绿地形态格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环境效应的表征指数为温度和湿度;
步骤2:通过现场调研、测绘,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绿地边界、绿地内植被情况及绿地周边城市建设情况矢量图纸;
步骤3:以矢量图为基础,利用矢量编辑软件,采用格栅法确定绿地环境效应的观测点;
步骤4:测量各观测点的环境效应的表征指数的具体数据;
步骤5:根据环境效应计算公式THI=T-(0.55-0.55RH)×(T-14.5),结合步骤4中测量的具体数据计算各观测点的环境效应指数;式中,THI为环境效应指数,RH为观测点的相对湿度,T为观测点的温度;
步骤6:以环境效应指数为基础,构建绿地环境效应场模型;
步骤7:根据构建的绿地环境效应场模型,调整绿地边界形态及植被配置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境效应场模型的城市绿地形态格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通过全站仪进行现场测绘,获取绿地及周边道路、建筑、构筑物的坐标点及各类尺寸数据;
步骤2.2:利用GPS定位仪器,现场标注绿地内植被现状情况及坐标;
步骤2.3:通过AUTOCAD将步骤2.1和步骤2.2中获取的测绘数据绘制为矢量图纸,图中坐标与实际坐标保持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境效应场模型的城市绿地形态格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利用AUTOCAD的OFFSET命令,根据绿地周边的实际情况,将绿地边界向外扩展50-100m形成一个新的边界,所述新的边界与绿地边界之间形成绿地环境效应的观测范围;
步骤3.2:利用AUTOCAD的PLINE命令,在观测范围内绘制正交的栅格网络,形成间距为10-20米的方格网络,栅格网络的每一个交汇点即为一个观测点,如遇建筑物、构筑物等阻挡,则该观测点取消;
步骤3.3:利用AUTOCAD的PROPERTIES命令,获取每一个观测点的坐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境效应场模型的城市绿地形态格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选择风速≤0.5m/s的白天,在9:00-17:00之间进行实测;
步骤4.2:设定空气温度、空气湿度观测高度为1.5m;
步骤4.3:采用Thermo Recorder TR-72U型数显温湿度测量仪,测定空气温度与湿度,并记录相关数据;
步骤4.4:数据每1小时观测记录一次,并输入EXCEL软件,制作成数据表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境效应场模型的城市绿地形态格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计算获得得各观测点一天的平均温度及湿度数据;
步骤5.2:将得到的平均温度及湿度数据输入环境效应计算公式,求得各观测点的环境效应指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境效应场模型的城市绿地形态格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将求得的环境效应指数输入AUTOCAD软件,作为各观测点的纵向坐标;
步骤6.2:将指数相同的观测点依次相连,形成环境效应场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347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粮食保质节能干燥机
- 下一篇:防治神经衰弱养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