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63640.4 申请日: 2014-04-23
公开(公告)号: CN104195061B 公开(公告)日: 2017-01-18
发明(设计)人: 宋鹏;刘领;马占强;赵杏利;刘晓亮;刘晨洲;杨敏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01N63/00;A01P3/00;A01P1/00;C12R1/125
代理公司: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0 代理人: 罗民健
地址: 471000 河***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枯草 芽孢 杆菌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牡丹虫害较少,但病害发生种类多且危害严重。病害是牡丹在其生长发育和越冬过程中,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浸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其从生理机制到形态结构发生一系列病变。已鉴定出来的20余种牡丹病害中,大多数是真菌性病害,如褐斑病、灰霉病、锈病、白绢病和紫纹羽病等。它们引起叶局部坏死或整叶枯死,危害牡丹的叶、枝条和根茎部,使牡丹提前落叶,影响生机。牡丹褐斑病是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此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茎和花,多在开花前后发生,一直延续到枯叶期。病原真菌为牡丹枝孢霉(Cladosporium paeoniae),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枝孢菌属。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枯叶或土壤里越冬,借助风雨传播夏初开始发生,秋季、危害严重,高温高湿、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连作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牡丹褐斑病的防治目前主要依赖化学药物的使用,这不仅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有害,而且易引起病原抗药性。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产物控制农林病虫发生危害的防治方法,由于其具有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无污染,不易产生抗药性,高效广谱,能够促进作物生长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生物防治在牡丹病害防御上的研究和应用还很少。为了加快我国牡丹产业的快速发展,研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无害、不易引起病原抗药性、高效广谱的生物防治剂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牡丹褐斑病病原菌牡丹枝孢霉的枯草芽孢杆菌。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枯草芽孢杆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S5B5,该菌株于2012年5月9日保藏在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 6088。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S5B5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杆状,表面干燥有皱褶,鞭毛中生,菌落直径0.8-2.3μm,革兰氏染色阳性。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S5B5菌株的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S5B5菌株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获得。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S5B5菌株对牡丹褐斑病病原菌牡丹枝孢霉的拮抗抑菌作用。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S5B5菌株制剂在防治牡丹褐斑病中的应用。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S5B5菌株对菊花黄萎病、苹果白粉病、油茶叶枯病菌、月季黑斑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S5B5对牡丹褐斑病的病原菌牡丹枝孢霉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牡丹褐斑病。

2、本发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S5B5对生态环境无害,不会引起病原的抗药性。

3、本发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S5B5的培养条件简单,容易保存,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S5B5的抑菌圈;

图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S5B5的菌落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筛选分离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S5B5,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 6088。该菌株对牡丹褐斑病的病原菌牡丹枝孢霉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制备防治牡丹褐斑病的生物制剂。

一、菌株的筛选分离方法

1、样品中芽孢杆菌的分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36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