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软斩波特性电性源发射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3800.5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4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周逢道;李骄松;薛开昶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9/04 | 分类号: | H02M9/04;H02M3/335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立文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波特 性电性源 发射 装置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具有软斩波特性的电性源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发电机组及整流滤波电路(1)经隔离直流电源(2)与软斩波稳流电路(3)相连接,软斩波稳流电路(3)的正极经过电流传感器(6)和电流脉冲发生器(4)与大地负载(5)相连,软斩波稳流电路(3)的负极输出经电流脉冲发生器(4)与大地负载(5)相连,电流传感器(6)经PWM稳流控制器(7)与软斩波稳流电路(3)相连,主控制单元(10)经输出电流控制单元(8)与软斩波稳流电路(3)相连接,主控制单元(10)经过电流脉冲控制单元(9)与电流脉冲发生器(4)相连接构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软斩波特性的电性源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斩波稳流电路(3)电路由主开关管VT1的发射极分别与二极管Ds1的阴极和缓冲电感Lr的正极相连接,缓冲电感Lr的负极与饱和电感Ls的正极相连接,饱和电感Ls的负极与滤波电感L2正极相连接,滤波电感L2的负极与滤波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主二极管D7的阴极分别与储能电容Cs的正极、二极管Ds4的阴极、饱和电感Ls的负极相连接,缓冲电容Cr的正极与主开关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缓冲电容Cr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s1的阳极、二极管Ds2的阴极、二极管Ds4的阳极相连接,储能电容Cs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s2的阳极和二极管Ds3的阴极相连接,二极管Ds3的阳极分别与主二极管D7的阳极、滤波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构成。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软斩波特性的电性源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斩波稳流电路(3)的参数选取方法,缓冲电感Lr,缓冲电容Cr,储能电容Cs,最小输出电流Io,min的确定包括以下步骤:
——缓冲电感Lr的电感值选取应满足
tr是主开关管VT1电流上升时间,trr是主二极管D7的反向恢复时间,io,peak是输出电流峰值,Ui为输入电压;
——缓冲电容Cr和储能电容Cs的选取包括以下a~d四步:
a、任取代入式(1),求得条件下的最小输出电流Io,min:
其中,tr-off,max是在满足软斩波运行条件下,最大谐振关断时间,由设计者给出,Ui为输入电压,
b、将步骤a中x值和所求Io,min代入式(2)
c、用下式验证步骤b中求得缓冲电容Cr
其中,tf是主开关VT1电流的下降时间,Io,peak是输出电流峰值,
d、如果c中条件不满足,则重复步骤a,b,c,直至满足步骤c中条件,如果c中条件满足,则选定Cr的电容值,比理论值稍大即可,储能电容Cs的电容值用式(4)求取:
4.一种具有软斩波特性电性源发射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软斩波稳流电路3通过下列十个导通状态实现软开关:
A、[t0,t1a]主开关VT1零电流导通阶段,主开关管VT1在t0时刻导通,流经主开关管VT1电流虽然比较小,但其变化率较大,饱和电感Ls的电感量远大于缓冲电感Ls,利用饱和电感Ls大电感量实现主开关VT1零电流导通;
B、[t1a,t1]主开关VT1导通阶段,饱和电感Ls极易饱和,当主开关管VT1电流iL上升到饱和电感Ls饱和电流Isat时,饱和电感Ls电感量近似为零,此时利用缓冲电感实现主开关VT1零电流导通;
C、[t1,t2]缓冲电容Cr能量复位阶段,缓冲电容Cr储存的能量通过谐振回路主开关管VT1—缓冲电感Lr—饱和电感Ls—储能电容Cs—二极管Ds2将储存能量完全释放到缓冲电感Lr和储能电容Cs上,缓冲电容Cr电压降为零;
D、[t2,t3]缓冲电感Lr能量复位阶段,缓冲电感Lr储存的能量通过谐振回路饱和电感Ls—储能电容Cs—二极管Ds2—二极管Ds1将储存的量释放到储能电容Cs上,此时缓冲电感Lr电流为负载电流Io;
E、[t3,t4]正常PWM工作阶段,主开关管VT1电流保持不变,为负载电流Io;
F、[t4,t5]主开关管VT1零电压关断阶段,在t4时刻,缓冲电容Cr电压为零,主开关管VT1实现零电压关断,缓冲电容Cr通过回路缓冲电感Lr—饱和电感Ls—负载—输入电源充电,直至二极管Ds3导通;
G、[t5,t6]缓冲电容Cr充电、储能电容Cs放电阶段,缓冲电容Cr通过缓冲电感Lr—饱和电感Ls—负载—输入电源充电,储能电容Cs通过二极管Ds3向负载放电,直至缓冲电感Lr电流降为零;
H、[t6,t7]储能电容Cs放电阶段,储能电容Cs通过二极管Ds3继续向负载放电,直至二极管Ds4导通;
I、[t7,t8]缓冲电容Cr充电、储能电容Cs放电阶段,缓冲电容Cr通过二极管Ds4充电,储能电容Cs通过二极管Ds3放电,直至缓冲电容Cr电压等于输入电压Ui,储能电容Cs电压降为零;
J、[t8,t9]主二极管D7续流阶段,直至主开关管VT1下一次开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380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军械移动库房
- 下一篇:一种滑盖式密封自卸车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