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3965.2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32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门永生;朱朝阳;于振;刘超;芦倩;吴晓伟;谭辉;吴睦远;何真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网 重要 基础设施 脆弱 指标体系 建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价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1:基于评价目的确定评价单元和评价对象;步骤2:从压力‑状态‑响应三方面表征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步骤3:建立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价三级指标体系;步骤4:基于粗糙集理论对三级指标体系进行约简;步骤5:利用约简后的指标体系对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进行脆弱性评价。本发明基于PSR模型建立一套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的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可有效评价不同电网重要基础设施对特定事故灾害的脆弱性以及特定重要基础设施在事故灾害过程中的综合脆弱性和基础设施内部不同设备的脆弱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价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指标体系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复杂交互式大电网的发展,电网的重要枢纽变电站、换流站,特高压线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广泛分布。电力设施多数暴露于野外,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各种外力的影响造成电力系统稳定破坏、电网解列、大面积停电的严重后果。同时,电力系统一旦遭遇袭击,将引起通信、运输、供水、金融和银行业等基础设施的连锁反应,导致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价主要是针对电力系统本身建模和故障分析计算,对于脆弱性研究不足,尤其是对电网重要基础设施(电网重要枢纽变电站、换流站,特高压线路等)脆弱性分析和研究则更少。在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价技术中,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关键问题之一。
当前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法、目标分解法、多元统计法以及故障树分析法等。
调查研究法:是在通过调查研究及广泛收集有关指标(对个体进行问卷、访谈或通过他人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比较归纳法进行归类,并根据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再以问卷的形式把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寄给相关专家填写的一种分析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也称“问卷调查”或“统计调查”。它要求所选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必须渗透、折射出在这一个体上的总体的情况,从而实现收集指标的目的。调查研究要先从目标总体中确定调查总体,再在调查总体中确定调查样本,最后确定有效样本。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容易操作,调查法能搜集到难以从直接观察中获得的资料,但是缺点为人为主观要素可能会表现的很强烈。
德尔菲法:是以古希腊城市德尔菲命名的规定程序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既可用于预测,也可以用于评价。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以调查征询的形式向选定的专家提出一系列问题,并汇总整理专家意见,每完成一次提问和回答的过程称为一轮。将上轮咨询所得意见的一致程度和各位专家的不同观点等信息,匿名反馈给每一位专家,再次征询意见。如此反复多次(一般情况下为3~4轮),使意见趋于一致。由最后一轮征询得到的专家意见,组合成专家群体的集体意见,即可得到影响因素列表。德尔菲法属于调查研究法一种,优点是综合多位多轮专家意见,减少人为主观因素,但过程比较复杂,花费时间较长。
目标分解法:是通过对研究主体的目标或任务具体分析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对象的分解一般是从总体目标出发,按照研究内容的构成进行逐次分解,直到分解出来的指标达到可测的要求。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自顶向下的系统化分析方法,优点是只要明确目标,通过层层深入的分解,能够得到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但缺点是对分析者的综合要求非常高。
多元统计法:是通过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一种指标分析法,它能够从初步建立的众多指标中找出关键性指标。多元统计是解决多因子问题,处理高维度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主要的优点是具有逻辑和统计意义,科学性强;能综合简化要素,解决要素的归属、要素间的联系和隶属位次等问题;能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39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