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倒T形预应力双节支护桩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4083.8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4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众;杨峰 |
主分类号: | E02D5/58 | 分类号: | E02D5/58;E02D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节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预制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支护桩。
背景技术
传统支护桩有非预应力矩形支护桩、钻孔灌注桩和钢板桩,非预应力矩形支护桩通常在工地叠层预制,制造工期长、造价高,当桩长度较长时,打桩、运桩困难,为满足起吊、运输的附加配筋多,且抗弯刚度小、变形大,采用对称配筋方式,不符合支护桩的弯矩包络图,造成主筋的巨大浪费。另外矩形支护桩的桩间易漏土,传递土拱作用性能差,因此桩距受到一定限制。一种造价低且传递土拱作用性能较好的倒T形预应力双节支护桩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传递土拱作用性能较好的倒T形预应力双节支护桩。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倒T形预应力双节支护桩,包括上段桩和下段桩,所述上段桩的下端设有缺口,下段桩的上端也设有缺口,上段桩与下段桩为倒T形截面,桩体内作为主筋的预应力钢绞线设置于有翼缘的一侧,上段桩与下段桩反向对接联成一体,所述上段桩的下端和下段桩的上端设有与缺口尺寸相匹配的型钢预埋件,型钢预埋件包括四角角钢与中间角钢,角钢间联有钢板条,角钢下端焊联有锚固钢筋。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倒T形预应力双节支护桩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上段桩的上端面露出一定长度的钢绞线。
所述上段桩设有若干根曲线型非预应力钢绞线。
所述上段桩和下段桩的无翼缘一侧埋设有作为平衡筋的预应力钢绞线。
所述上段桩和下段桩上端设有吊装通孔。
所述倒T形预应力双节支护桩的桩体翼缘凸出75~150㎜,翼缘内纵向埋设有预应力钢绞线,横向埋设有若干根翼缘抗弯钢筋。
所述上段桩下端和下段桩的上端一定长度内为无翼缘矩形截面。
所述上段桩与下段桩接桩处的型钢预埋件其四个角角钢间焊联有钢板或角钢。
所述桩体的腹板内沿纵向每隔一定距离埋设有箍筋或通长埋设纵向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由二根纵向钢筋和若干根横向钢筋焊接组成。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倒T形预应力双节支护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预应力钢绞线作为主筋,支护桩用钢量大幅下降,造价降低。
2、采用反向接头在反弯点附近对接,变单节桩为双节桩,方便了运输、吊装,并可大幅降低为满足运输、吊装要求的构造钢筋,另外反向接桩可使支护桩的配筋与弯矩包络图相匹配,桩体只需单面配筋就能满足抗弯要求,钢筋用量大幅降低。
3、采用型钢预埋件接桩,接桩方便,并可使接头尺寸准确,,且受力性能好。
4、桩体中配置曲线钢筋,能大大提高桩体的抗剪性能和整体性。
5、采用带翼缘的倒T形桩可大幅提高支护桩的预应力度,使桩体不带裂缝工作,从而大幅提高桩的抗弯刚度,减少变形。
6、采用带翼缘的倒T形桩易形成土拱作用,尤其与搅拌桩相结合可有效防止漏土及传递土压力,可扩大桩距,使倒T形桩抗弯强度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有效降低支护结构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上段桩配筋A-A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下段桩配筋B-B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配钢筋网片的桩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型钢预埋件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上段桩与搅拌桩组合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6,在本发明给出的一种矩形预应力双节支护桩,包括上段桩1和下段桩2,上段桩1的下端设有缺口3,下段桩1的上端也设有缺口3。上段桩1与下段桩2为倒T形截面,翼缘凸出75~150㎜,主筋为预应力钢绞线4埋设于有翼缘的一侧,可加大预应力钢绞线4的张拉应力,提高支护桩的预应力度,使桩体不带裂缝工作,从而大幅提高桩的刚度,减少变形。桩体内纵向埋设有作为主筋的预应力钢绞线4,用以减少桩的配筋量。上段桩1与下段桩2反向对接联成一体,不但方便了桩的运输、吊装,并可以大幅降低为满足运输、吊装要求的构造配筋,而且反向接桩可使桩体的配筋与支护桩弯矩包络图相匹配,桩体只需单向配筋就能满足抗弯要求,钢筋用量大幅降低。
参见图1,在本发明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上段桩1的上端面露出一定长度的预应力钢绞线4,用于桩体与围梁的锚固,且免去了凿桩工序,施工方便又节约造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众;杨峰,未经杨众;杨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40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自行车锁及其上锁方法
- 下一篇:公共自行车定点锁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