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网栅及触控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4335.7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4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潜力;王昱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纳米管 导电网栅 单纱 触控面板 复合线 网格结构 轴向旋转 金属层 图形化 加捻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网栅,该导电网栅为为多个碳纳米管复合线组成的图形化的网格结构,该碳纳米管复合线包括一碳纳米管单纱以及一金属层,所述碳纳米管单纱由多个碳纳米管沿该碳纳米管单纱轴向旋转加捻构成。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导电网栅的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网栅以及使用该导电网栅的触控面板,尤其涉及一种使用碳纳米管复合线的导电网栅以及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是一种显著改善人机操作界面的输入设备,具有直观、简单、快捷的优点。触控面板在许多电子产品中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手机、PDA、多媒体、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等。触控面板主要有以下四类,包括电阻式、电容式、红外和表面声波式触控面板。
导电网栅是触控面板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触控面板的导电网栅主要是以ITO(氧化铟锡)通过真空镀膜、图形化蚀刻的工艺形成于绝缘基材上,其不仅对工艺、设备要求较高,还在蚀刻中浪费大量的ITO材料,以及产生大量的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液。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导电网栅及触控面板,以避免在制作导电网栅的过程中造成材料的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
一种导电网栅,该导电网栅为多个碳纳米管复合线组成的图形化的网格结构,该碳纳米管复合线包括一碳纳米管单纱以及一金属层,所述碳纳米管单纱由多个碳纳米管沿该碳纳米管单纱轴向旋转加捻构成。
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基底;一如上所述的导电网栅,该导电网栅设置于所述基底。
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基底;一基质层,该基质层设置于所述基底;一如上所述的导电网栅,该导电网栅嵌设于所述基质层。
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基底以及一导电网栅,该导电网栅设置于所述基底表面,该导电网栅为多个碳纳米管复合线组成的图形化的网格结构,该碳纳米管复合线包括一碳纳米管单纱以及一金属层,所述碳纳米管单纱由多个碳纳米管沿该碳纳米管单纱轴向旋转加捻构成,该碳纳米管单纱的捻度为10转/厘米到300转/厘米,该碳纳米管单纱的直径为1微米到10微米;所述金属层包覆于所述碳纳米管单纱的外表面,该金属层厚度为1微米到5微米。
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基底以及一图形化的第一导电网栅与一图形化的第二导电网栅,所述图形化的第一导电网栅和图形化的第二导电网栅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底表面且相互绝缘,所述图形化的第一导电网栅为多个碳纳米管复合线组成的图形化的网格结构,该图形化的第二导电网栅为多个碳纳米管复合线组成的图形化的网格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导电网栅由于是碳纳米管复合线构成的网格结构,相对于ITO膜作为导电网栅,工艺简单,良率较高,并且材料成本大大降低,由于不需要用到刻蚀工艺,所以不会造成导电膜材料的浪费,并可以避免环境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导电网栅中碳纳米管复合导线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导电网栅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43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