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奈唑胺晶型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4535.2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4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金磊;李广猛;金爱民;丁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63/20 | 分类号: | C07D26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4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22204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奈唑胺晶型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奈唑胺(S)-N-[[3-(3-氟-4-(4-吗啉基)苯基)-2-氧代-5-噁唑烷基]甲基]乙酰胺晶型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利奈唑胺(1inezolid,商品名Zyvox)是由美国Pharmacia & Upjohn公司(后被辉瑞公司收购)研制生产的新型噁唑烷酮类合成抗菌药,美国FDA于2000年4月18日批准该药上市。本品为美国40年来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甲氧西林耐药金葡球菌感染的药物。
目前专利报道,利奈唑胺具有14种晶型。Pharmacia&Upjohn在1998-10-13在CN101353313A第一次公开利奈唑胺结晶,晶型Ⅰ;CN1221547C(Pharmacia & Upjohn)报道了晶型Ⅱ;WO2005035530A1(SYMED LABS LIMRRED)报道了晶型Ⅲ;WO2006110155A(Teva)报道了晶型Ⅴ至晶型XVIII,以及无定形晶型。
其中晶型Ⅱ(原研公司申报晶型)和晶型Ⅲ具备制备工艺简单、晶型溶解性以及稳定性好,很适合作为医药开发晶型。
文献专利报道的利奈唑胺晶型Ⅲ的制备方法常用高沸点试剂甲苯作为溶剂,由于甲苯是二类溶剂,所以甲苯作为医药开发中晶型制备所用的溶剂有一定的风险性。此外,现有技术中也有使用乙酸乙酯为析晶溶剂,但以该溶剂制备晶型III时反应工艺复杂,且需要对温度等反应条件有苛刻要求,难以工业化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结构为式(1)的利奈唑胺晶型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利奈唑胺加入复合溶剂中析晶,干燥,得目标晶型。
优选的,所述复合溶剂选自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或乙酸异丙酯与正庚烷,正己烷,异己烷,环己烷,异戊烷,正辛烷或异辛烷的组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复合溶剂选自下列组合:乙酸乙酯/正庚烷,乙酸乙酯/正己烷,乙酸乙酯/正辛烷或乙酸乙酯/异辛烷。
优选的,所述复合溶剂中各溶剂的体积比为1:0.5~1:10。
更优选的,所述复合溶剂中各溶剂的体积比为1:1~1:5。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复合溶剂中各溶剂的体积比为1:1~1:3,特别优选1:1。
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中析晶的温度为室温到80℃。
更优选的,析晶温度为30~60℃。
进一步优选的,析晶温度为40~55℃,特别优选50℃。
申请人经大量实验惊奇地发现,通过复合溶剂制备晶型III能获得令人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所得晶型III在产品收率和纯度上都有非常大的改善,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升了原料药的生产质量,而且,通过复合溶剂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并且不需要特别低的冷却或比较高的反应温度,从而使该发明的制备工艺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应用。此外,发明人还研究了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得晶型的溶解性、稳定性等性质,结果显示,通过本发明制得的晶型Ⅲ性质稳定,可重复性好,适合药物开发。
附图说明
图1是式(1)化合物利奈唑胺晶型Ⅲ的X-射线衍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借助附图和实施例来具体阐述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保护内容并非限定于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使用乙酸乙酯/正庚烷制备利奈唑胺的晶型Ⅲ
将化合物1(500g,1.48mol)加入乙酸乙酯(15L)中,加热溶解,然后将溶液倒入正庚烷(15L)中冷却搅拌1h析晶。过滤,所得固体50℃下减压干燥至恒重。得目标产物(468g,类白色固体),产率93.6%,HPLC:99.8%。经检测,其XRPD图谱如图1所示。
实施例2利奈唑胺晶型III制备条件筛选试验
发明人进一步针对晶型III的最佳制备条件进行了条件筛选试验,除下表中溶剂种类存在区别外,其余试验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试验完成后,晶型III的收率与产品纯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45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