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4697.6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1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名仓见治;平井俊男;高木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陈国慧;李婷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了将气体压缩为高压的压缩机。
例如,日本特开2009-62871号所公开的压缩机是将氢气压缩成超高压的压缩机,并包括:直棒状的活塞(柱塞);缸,具有供活塞以能够沿轴向往复运动的方式插入的孔部;以及缸盖(端盖),安装于缸的前端部且在内部设置有吸入阀和排出阀。在缸的孔部内中的活塞的前端侧的区域形成有压缩室。在缸盖中设置有与压缩室连通的内部空间、与内部空间连通的吸入口以及排出口。另外,在缸盖的内部空间设置有具有吸入阀和排出阀的阀门。通过活塞向基端侧移动,使气体经吸入口和吸入阀而被吸入到压缩室中,通过使活塞向前端侧移动来压缩吸入到压缩室中的气体。压缩后的气体从压缩室经排出阀和排出口被排出到外部。
在日本特开平8-303591号中,在柱塞泵的缸端部的固定部和滑动部设置有超高压流体密封装置。在设置于固定部的超高压流体密封装置中,在形成于缸的内周面与端部被固定于缸的适配器的缸内部件的外周面之间的环状间隙内,从高压部侧依次配置有由聚氨酯橡胶构成的截面为五边形的五元环、由高分子聚乙烯构成的垫圈、铜制的截面为梯形的挡圈。在设置于滑动部的超高压流体密封装置中,在形成于缸的内周面和柱塞的外周面之间的环状间隙内,从高压部侧依次配置有由聚氨酯橡胶构成的截面为五边形的五元环、由高分子聚乙烯构成的垫圈、铜制的截面为梯形的挡圈、以及不锈钢制的底环。
在压缩机中存在如下的情况:为了使吸入阀和排出阀相对于缸盖能够拆装,而设置有用于将吸入阀插嵌到缸盖的内部空间中的吸入侧开口部、以及用于将排出阀插嵌到缸盖的内部空间中的排出侧开口部。在该情况下,在经各开口部将对应的阀插嵌到缸盖的内部空间中之后,经开口部将用于防止阀从开口部脱落的阀按压件插嵌到缸盖内。另外,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可能经阀按压件向缸盖内的插嵌部的外周面与缸盖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从缸盖的内部空间向外部发生气体泄漏,因此将作为密封部件的O形环外嵌到阀按压件的插嵌部来阻止气体泄漏。O形环装配于设置在插嵌部的外周面的环状槽部内,并以与缸盖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配置。
但是,在该结构中存在如下可能性:在压缩机中伴随着反复进行气体的压缩动作而对O形环造成损伤,从而从缸盖的内部空间发生气体泄漏。
具体来说,当在压缩室中压缩气体时,缸盖的内部空间也处于高压,缸盖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压力差变大。此时,O形环被向缸盖的开口部侧强力按压,其结果为,O形环变形成从环状的槽部内进入到插嵌部中的位于槽部的开口部侧的部分的外周面和缸盖的内周面之间的微小间隙中。每当反复进行气体的压缩时都会产生像这样的O形环的变形以及进入到间隙中,其结果为,O形环受到损伤而使得阀按压件的插嵌部的外周面与缸盖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的密封变得不完全,从而从缸盖的内部空间发生气体泄漏。
在上述日本特开平8-303591号中,五元环或垫圈等环部件的部件数量多,不能容易地组装超高压流体密封装置。另外,由于在环部件间需要使侧面接触,因此需要高精度地设置环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气体从缸盖的内部空间泄漏的压缩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压缩机是压缩气体的压缩机,其中该压缩机具有:缸,在该缸的前端部的内部设置有供气体导入的压缩室;活塞,插入在上述缸内,对导入到上述压缩室中的气体进行压缩;缸盖,安装在上述缸的前端部并具有与上述压缩室连通的内部空间;止回阀,设置于上述缸盖的内部空间中;阀按压件,按压上述止回阀使得上述止回阀不会经上述缸盖的与上述内部空间相连的开口而脱出;以及盖密封部,阻止气体从上述缸盖的上述内部空间漏出,上述阀按压件具有经上述开口插嵌到上述缸盖的上述内部空间内的阀按压件插嵌部,在上述阀按压件插嵌部的外周面设置有环状的阀按压件槽部,上述盖密封部具有:阀按压件用O形环,装配于上述阀按压件槽部内,对上述阀按压件插嵌部与上述缸盖的形成上述内部空间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以及阀按压件用挡圈,在上述阀按压件槽部内配置于上述阀按压件用O形环的上述开口侧的位置,阻止上述阀按压件用O形环向上述开口侧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46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