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控光液晶眼镜及其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65677.0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1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非;汪军;梁艳涛;张耀中;徐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C7/10 | 分类号: | G02C7/10;G02F1/133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液晶 眼镜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控光液晶眼镜及其控制方法,该眼镜能够使眼睛不受对面车灯光刺眼的影响。
背景技术
随着可用照明空间的日益缩小以及对照明光源使用寿命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上的汽车照明灯由白炽灯泡逐渐被高亮度卤素灯和LED灯所代替,在灯光的亮度不断增强,驾驶安全不断提高的同时,刺眼的灯光,尤其是前照明灯,也给其他司机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夜间出行时,当两辆车相向而行时,双方的灯光很容易影响双方的视眼,往往司机们会选择刹车减速行驶,频繁的踩踏车踏板,不仅影响了驾车的舒适性,而且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交通事故。目前解决的方法是双方会车时自动变为近光照明,但是对观察前方路况不利,不能使照明范围很好地与车速配合,驾驶员不能适时合理地操控车辆,甚至会发生危险;另一方法是司机佩戴偏振光眼镜,利用波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光观察,但是减低了观察环境的光亮度,加之光的波粒二相性以及旋光性,效果也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光液晶眼镜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在夜间汽车行驶时使用,可选择性减弱对方灯光的影响但又不会妨碍正常驾驶,解决了行驶者夜间开车时由于对方强灯光的照射而造成司机眼睛炫目、短暂失明而引起的交通安全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光液晶眼镜,包括如下部件:
-镜框,其内部设有电子线路;
-液晶镜片,嵌入在镜框内;所述液晶镜片包括镜片体以及封入镜片体内部的液晶层,所述镜片体上电镀有ITO导电层;所述液晶层根据ITO导电层输入的电流进行像素变化,形成强光下像素变化区域;
-视景监测探头,所述视景监测探头设置于镜框的正前方中心处,并与工作电路板相连接;
-工作电路板,设置于镜框上;所述工作电路板为封装的集成印刷电路板,包括集成的视景监测头驱动电路、图像处理单元、主控制模块、液晶驱动电路,其中,所述视景监测头驱动电路和图像处理单元分别与视景监测探头相连接,所述图像处理单元与主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主控制模块与液晶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液晶驱动电路通过ITO导电层向液晶层发送像素变化驱动电流;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设置于镜框上,并分别与工作电路板和视景监测探头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和主控制模块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连接。
优选地,所述视景监测探头包括光学取景部和半导体感光阵列芯片,其中,所述光学取景部和半导体感光阵列芯片分别与工作电路板的图像处理单元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光学取景部采用针孔摄像或者透镜式摄像。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感光阵列芯片采用CCD芯片或者半导体感光电阻阵列。
优选地,所述液晶层厚度为1-5um;所述ITO导电层厚度为5-10um。
优选地,所述强光下像素变化区域的尺寸大小与输入的电流强度成正比。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和/或外接电源插口。
优选地,所述电池设有充电插口。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镜框上,并与电源模块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智能控光液晶眼镜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视景监测探头和工作电路板处于工作状态中;
步骤2,当强光照射到智能控光液晶眼镜上时,视景监测探头的半导体感光阵列产生电信号,光学取景部探测到光源的方位信号和光强信号,并将电信号、方位信号以及光强信号分别送入工作电路板的图像处理单元中;
步骤3,图像处理单元处理超过眼镜承受光强的光信号,进行灰度处理;同时,对光学取景部探测到的光源方位信号和光强信号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光源坐标信息和光照强度信息,并将经过灰度处理的光信号、光源坐标信息和光照强度信息发送至主控制模块;
步骤4,主控制模块根据图像处理单元发送来的光源坐标信息和光照强度信息,计算得出液晶镜片上需要改变的强光下像素变化区域坐标位置,并将强光下像素变化区域坐标位置和经过灰度处理的光信号送入液晶控制电路,并在液晶控制电路中形成控制电流,通过ITO导电层驱动液晶层进行像素变化。
优选地,所述强光下像素变化区域坐标位置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
步骤A,设光源与人两眼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α和θ,视景监测探头与光源之间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β可通过传感器探测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56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性自动烧烤纸固定器
- 下一篇:变焦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