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PCB谐振耦合线圈结构的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5728.X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8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童立青;佘远汉;汪思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慈溪市源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H02J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pcb 谐振 耦合 线圈 结构 磁共振 无线 电能 传输 装置 | ||
1.基于PCB谐振耦合线圈结构的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电源(1),具有一输出端,
——高频发射电源(3),具有一输入端和一输出端;
——电磁共振线圈(5),具有一输入端和一输出端;
——整流及负载电路(7);
所述输入电源(1)连接输入电源负载(2)一端,所述输入电源负载(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高频发射电源(3)输入端;
所述高频发射电源(3)的输出端通过输入串联谐振电容(4)连接所述电磁共振线圈(5)的输入端,所述电磁共振线圈(5)的输出端通过输出串联谐振电容(6)连接整流及负载电路(7);
所述电磁共振线圈(5)包括电源线圈(8)、电磁共振发射线圈(9)、电磁共振接收线圈(10)和负载线圈(11),所述电源线圈(8)、电磁共振发射线圈(9)、电磁共振接收线圈(10)和负载线圈(11)之间形成耦合连接,所述电源线圈(8)连接所述输入串联谐振电容(4),所述负载线圈(11)连接所述输出串联谐振电容(6);
所述电磁共振发射线圈(9)与所述电磁共振接收线圈(10)完全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CB谐振耦合线圈结构的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圈(8)、电磁共振发射线圈(9)、电磁共振接收线圈(10)和负载线圈(11)均采用PCB板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PCB谐振耦合线圈结构的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线圈包括PCB板(12)和PCB线圈(13),所述PCB线圈(13)固定设置于所述PCB板(12)上,所述PCB线圈(13)设有线圈第一输出端(14)和线圈第二输出端(15),所述PCB线圈(13)的导线宽度为所述PCB线圈(13)半径的10%~15%,所述PCB线圈(13)的材质为铜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PCB谐振耦合线圈结构的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结构为单层PCB线圈(13)结构的PCB板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PCB谐振耦合线圈结构的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结构为N层PCB线圈(16)结构的PCB板线圈,N≥2且N≤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PCB谐振耦合线圈结构的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层PCB线圈(16)结构的PCB板线圈为N个单层的PCB线圈(13)结构的PCB板线圈通过所述线圈第一输出端(14)和所述线圈第二输出端(15)串联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PCB谐振耦合线圈结构的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共振发射线圈(9)为开环结构,开环结构为单层PCB线圈(13)结构的PCB板线圈或N层PCB线圈(16)结构的PCB板线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PCB谐振耦合线圈结构的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共振发射线圈(9)为闭环结构,闭环结构为N层PCB线圈(16)结构的PCB板线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PCB谐振耦合线圈结构的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共振发射线圈(9)为3-6层PCB线圈结构的PCB板线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PCB谐振耦合线圈结构的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共振发射线圈(9)为3层PCB线圈结构的PCB板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慈溪市源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慈溪市源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572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的植物生长架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咸菜腌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