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连墙接头、与其相配套的夹持装置以及地连墙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6105.4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8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邸志鲲;巩晓辉;付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29/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头 与其 相配 夹持 装置 以及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地连墙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连墙接头包括腹板(1)和两块侧板(2),两块侧板(2)平行且相对设置,两块侧板(2)沿长度方向通过腹板(1)固接为一体,两块侧板(2)均与腹板(1)垂直设置,地连墙接头的横截面为“H”形,两块侧板(2)的下端均加工有刃角(2-1),腹板(1)的宽度(W)为550~650mm,腹板(1)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加工有多个圆形通孔(1-1),圆形通孔(1-1)的孔径为100~110mm,相邻两个圆形通孔(1-1)的中心距(L)为1750~18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连墙接头,其特征在于:腹板(1)的宽度(W)为6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连墙接头,其特征在于:圆形通孔(1-1)的孔径为10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连墙接头,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圆形通孔(1-1)的中心距(L)为18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地连墙接头,其特征在于:腹板(1)的厚度和侧板(2)的厚度相等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连墙接头,其特征在于:地连墙接头为Q235钢地连墙接头。
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与地连墙接头相配套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由多组夹持单元(3)构成,每组夹持单元(3)包括两个铸钢配重块(3-1),两个铸钢配重块(3-1)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腹板(1)圆形通孔(1-1)上,两个铸钢配重块(3-1)关于腹板(1)对称设置,多组夹持单元(3)沿腹板(1)的长度方向均布设置。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地连墙接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导墙施工:严格控制导墙施工质量;
步骤二、确定位置:确定地连墙接头的结构位置以及现浇地连墙段的控制线盒位置标志;
步骤三、将夹持装置组装在地连墙接头上;
步骤四、将安装有夹持装置的地连墙接头吊起,将安装有夹持装置的地连墙接头插入到静力垂直压桩机压装孔内,将桩位调整到步骤二中确定的桩位控制点,实施压装切入土体施工;
步骤五、随着地连墙接头压入土体的深度,由下至上逐步拆除夹持单元(3),直到直至压桩完成;
步骤六、当地连墙接头连续施工完成四幅时,四幅地连墙接头沿长度方向依次均布设置,第一幅地连墙接头上部与第二幅地连墙接头上部用连接钢筋焊接,第三幅地连墙接头上部与第四幅地连墙接头上部用钢筋焊接连接,然后采用成槽机在第二幅地连墙接头与第三幅地连墙接头之间清槽、钢筋笼吊装下槽,混凝土浇注,所有连接墙施工完成后将连接钢筋割除;
步骤七、在步骤六中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前,进行其他非相邻墙幅施工,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直接进行临槽开挖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61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