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夜间会车时车灯远近光自动转换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6117.7 | 申请日: | 2014-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5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苏庆刚;莫振龙;周翔;沈力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Q1/14 | 分类号: | B60Q1/14;B60Q1/46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曾人泉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夜间 会车 车灯 远近 自动 转换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夜间会车时车灯远近光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光强识别模块,用于采集会车时来车车灯的光照强度;
一光源判断模块,与所述光强识别模块相连,用于将所采集的光照强度与一第一阈值进行比较,以产生一控制信号,其中第一阈值为设定肉眼所能看清楚路况时允许来车车灯的光照强度最大值;
一车灯控制模块,与所述光源判断模块相连,用于在所述光源判断模块完成判断之后,根据所产生的控制信号,控制己车的车灯进行远近光的转换及车灯的闪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夜间会车时车灯远近光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强识别模块包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一吸附于车辆前挡风玻璃的吸盘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夜间会车时车灯远近光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信号线,所述信号线与所述光电传感器相连,所述信号线呈薄膜贴片状,且设置在车辆前挡风玻璃的边缘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夜间会车时车灯远近光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判断模块包括一AT89C52单片机,用于将所述光强识别模块所采集的光照强度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并产生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夜间会车时车灯远近光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控制模块包括一555定时器以及与所述555定时器相连的开关电路;所述555定时器与所述AT89C52单片机相连,用于根据所述AT89C52单片机所产生的控制信号,并且通过所述开关电路以及与所述开关电路相连且设置在所述车灯控制模块内的控制电路以控制己车的车灯进行远近光的转换和车灯的闪烁。
6.一种夜间会车时车灯远近光自动转换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夜间会车时车灯远近光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通过光强识别模块采集会车时来车车灯的光照强度;
(2)通过光源判断模块将所采集的光照强度与一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其中第一阈值为设定肉眼所能看清楚路况时允许来车车灯的光照强度最大值;
(3)当光照强度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车灯控制模块根据光源判断模块所产生的控制信号,控制己车的车灯进行远近光的转换及车灯的闪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夜间会车时车灯远近光自动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步骤(3)中包括以下步骤:
当光照强度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所述车灯控制模块将已车的车灯切换为近光灯,其中第二阈值为设定正常情况下来车车灯的光照强度。
8.一种夜间会车时车灯远近光自动转换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夜间会车时车灯远近光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通过光强识别模块采集会车时来车车灯的光照强度;
(b)通过光源判断模块将所采集的光照强度与一第二阈值进行比较,其中第二阈值为设定正常情况下来车车灯的光照强度,且所述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
(c)当光照强度大于第二阈值时,所述车灯控制模块根据光源判断模块所产生的控制信号,控制己车的车灯进行远近光的转换;
(d)通过光源判断模块将所采集的光照强度与一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其中第一阈值为设定肉眼所能看清楚路况时允许来车车灯的光照强度最大值;
(e)当光照强度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车灯控制模块根据光源判断模块所产生的控制信号,控制己车的车灯进行闪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夜间会车时车灯远近光自动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步骤(e)之后包括以下步骤:
在一设定时间之后,通过光源判断模块再次将所采集的光照强度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611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青虾健康高产养殖用饲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脆肉草鱼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