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海诱捕摄像着陆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6736.6 | 申请日: | 2014-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1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陆苏祥;何舜平;王绪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A01K74/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李鹏;王敏锋 |
地址: | 43007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海 诱捕 摄像 着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海无人无缆深潜器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深海诱捕摄像着陆器系统。它适用于六、七千米深的深海鱼类种质资源调查、捕获和图像信息采集。
背景技术
深海六、七千米的海底曾被认为是一片荒漠,而近些年随着载人和无人深潜器的发展,狮子鱼、鼠尾鱼、鲽鱼等陆续被科学家发现。对深海鱼类的种质资源调查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成为一项越来越急迫的重要课题。然而传统深潜器机械臂捕鱼的效率极低,而且能到深海六、七千米深的深潜器数量已经十分有限,无法开展有规模的捕鱼作业;而普通拖网又无法在深海六、七千米的地方开展有效的捕鱼。不含定位装置的简单网具,即使偶尔捕到深海鱼,也无法得知是在具体多深的地方捕到的该鱼。
自动释放装置对于深海中作业的海底潜标和无缆深潜器来说至关重要。自动释放装置主要用于潜标或深潜器抛掉重块以实现上浮返回水面。常见的有熔断式和马达式,而这两种释放器在出现电路、机械故障时或电量耗尽时均会因无法实现抛载上浮而导致贵重的仪器设备永远地留在海底。
深海着陆器坐底深度的确定通常是采用水声声纳装置或者压力感受器来确定的。水声声纳装置的换能器必须放置于水中,迫于深海的高压力,其体积、性能以及可以到达的深度都受到极大的限制。而水声声纳的传播距离十分有限且容易受到干扰;直接的声纳测量着陆器坐底深度需要母船在附近海面停留配合,无法做到着陆器的“抛下去不管”。压力感受器的传感器元件也必须置于海水当中,迫于深海的高压力,其体积、性能和可以到达的深度也同样受到极大的限制。而且压力感受器测得的数据很单一,只能用来计算坐底深度,无法得知水平方向的位移。这两种装置也都无法实现着陆器下潜、上浮姿态的记录,也就无法为后来着陆器外形、配重重量、浮球浮力的改进提供基础依据。
江河湖泊中使用的诱捕式捕鱼网笼如“地龙”、“方笼”等,由于长度冗长,在快速下潜或上浮时容易发生缠绕而造成整体故障;将它们对称地搭载在深潜器上的难度也较大;普通的网笼不能在上浮起始时关闭笼门,进入笼内的鱼可能会逃逸出去,而且在上浮到水面之后和打捞上来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可能会有其它表层水层的鱼类误入其中,对科学家判断深海物种造成干扰。
深海摄像是一项国际上非常流行的深海大生物探测手段。以往进行海底摄像的简易深潜器,摄像机、电源、照明灯等各自都需要设计耐高压的外壳,设备的性能受到极大的限制,定制加工的难度和成本也十分巨大;没有跟诱捕笼固定在一起,拍摄到的鱼与捕捉到的鱼无法相互对应和印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深海诱捕摄像着陆器系统。将自浮式诱饵(食诱,光诱)诱捕网笼捕鱼替代深潜器机械臂捕鱼和缆绳拖网捕鱼,花费少,体积小,操作简便,可多台同时使用,可以不打开密封舱遥控设置定时开关,可以做到抛入海中不管,一段时间后自动关闭笼门上浮返回水面,然后可以被母船通过卫星轻松定位并寻回;透明浮球内部搭载照明和摄影设备,诱捕的同时实现全程摄像记录深海鱼的摄食活动。返回甲板后可以得到加速度变化数据从而获知坐底深度和运行姿态。本发明提高了深海六、七千米处的捕鱼摄像效率,极大地简化了深海捕鱼摄像的平台难度,使深海鱼类的种质资源调查成为可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深海诱捕摄像着陆器系统,包括浮球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浮球装置内的电源装置、在浮球装置内还设置有均由电源装置供电的USB集线器、加速度记录仪、遥控定时开关、铱星数传GPS终端和光诱摄像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浮球装置下部的容纳筒,容纳筒下方设置有网笼,网笼中间设置有连通网笼顶面和底面的中心支撑通道,容纳筒内设置有与遥控定时开关连接的电磁铁,容纳筒下方通过电磁铁吸合有柱形铁块,柱形铁块位于中心支撑通道内且下部通过纤维绳连接有铁球。
如上所述的浮球装置包括玻璃浮球仪器仓、罩设在玻璃浮球仪器仓上部的保护帽和罩设在玻璃浮球仪器仓下部的外固定架,保护帽为半空心球状,且设置有帽檐,外固定架包括环形固定架和和弧形的衔接架,衔接架的弧形两端分别与环形固定架的固定,衔接架的弧形中部与容纳筒连接,容纳筒与玻璃浮球仪器仓之间设置有衬垫,帽檐上开设有帽边孔,环形固定架上开设有架边孔,螺栓依次穿过帽边孔和架边孔对保护帽和外固定架进行固定,玻璃浮球仪器仓的上部开设有浮球小孔,浮球小孔通过水密元件进行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67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随动操舵系统
- 下一篇:一种汽车尾门装饰板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