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箱式斜面养蚕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68089.2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6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罗继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继卫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76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箱式 斜面 养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蚕养殖方法,涉及一种大蚕养殖过程中,不用除沙、自动扩座、消毒简易、自动上蔟,养蚕及上簇采用同一专用蚕器的养蚕方法。
背景技术
种桑养蚕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据史料记载已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同时,我国种桑养蚕的区域分布极为广泛,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产量稳居世界首位,丝织品已成为我国重点的出口商品之一。
养蚕根据蚕的生长时期不同,分为小蚕和大蚕两个阶段,小蚕饲养主要是蚕匾育,用工量约占整个饲养阶段的30%,用桑量约占整个饲养阶段的5%;由于大蚕饲养阶段用工量和用桑量占绝对多数,习惯上的养蚕方法主要是指大蚕阶段的饲养方法。传统的大蚕养殖方法主要是平面育,具体有蚕台育和地面育,由于大蚕阶段蚕食桑量大,生长快,同时,由于大蚕对高温闷湿的抵抗力弱,容易感染各种蚕病,期间必须要多次进行给桑、除沙、扩座、消毒以及上簇等工序,传统的养蚕方法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桑叶利用率低,同时,使用的设备多,耗损大,经济效益不高,因此,如何采用适宜的饲养方法节省劳力、节省桑叶、降低养蚕成本,增加养蚕效益,是蚕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采用箱式斜面进行蚕的饲养办法,提供一种不用除沙、自动扩座、消毒简易、自动上蔟,养蚕及上簇采用同一专用蚕器的养蚕方法。达到降低劳动强度和减少用工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养蚕进入大蚕阶段后,将蚕儿移到箱式斜面养蚕专用器具(附图)的蚕台上,箱式斜面养蚕专用器具通过连孔用连杆相连接,形成的蚕台统一向一边倾斜,蚕台整齐摆放,蚕台间的距离根据场地情况和养蚕量确定,使蚕儿食桑后产生蚕沙自动下落地面,达到蚕儿与蚕沙自动隔离,下次喂蚕时,先将蚕台慢慢竖立,然后向另一面倾斜,让蚕儿与蚕沙分离,固定好蚕台,放上桑叶,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蚕成熟,直接在上面营茧。
2.从蚕上移到箱式斜面养蚕专用器具的蚕台上开始,每天在蚕台上撒一次鲜石灰粉或石灰焦糠,进行消毒排湿,以保持蚕座清洁干燥。
3.当发现同一批蚕中有5~8%熟蚕时,在傍晚用蜕皮激素液喷在蚕儿食用的桑叶上,以促使蚕儿成熟整齐,利于自动上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能在有效地减少给桑次数和蚕药使用的数量,减少上簇用工量,降低养蚕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桑叶利用率,减少桑时用量,达到降低养蚕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箱式斜面养蚕专用器
具体实施方式
按如下步骤进行:
(1)摆好箱式斜面养蚕专用器具,在5龄蚕饷食喂两次叶后,连叶带蚕移上蚕台中央,面积约占蚕台的1/2,均匀分布,以蚕不挨蚕为宜。
(2)蚕的饲养和扩座,每天给桑2-3次,掌握好各次给桑时间及给桑量,每次给桑要及时增加蚕台,保持蚕儿分布均匀,要求蚕不挨蚕。
(3)严格消毒,从蚕上到活动斜面养蚕专用器开始,保持室内空气对流,避免闷热闷气对蚕体的危害;每天在蚕台上撒一次鲜石灰粉或石灰焦糠,进行消毒排湿。
(4)适时添食蜕皮激素,在饲养过程中,发现一批蚕中有5-8%熟蚕时,在傍晚将配制好的蜕皮激素喷在蚕儿食用的桑叶上;促进蚕儿成熟一致。
(5)自动上蔟,添食蜕皮激素的第二天上午蚕儿已成熟,在个蚕台上撒上一层薄薄的桑叶,过2-3个小时后,将附着桑叶上的未熟蚕移到另外的蚕台上继续饲养,已成熟的蚕儿留在原来的蚕台上,室内顶部开强光灯,让其自行自动上蔟营茧。上蔟后尽量做到蔟室背光,保持光线暗淡,以利熟蚕吐丝结茧,茧层厚薄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继卫,未经罗继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80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钓鱼用遥控报警装置
- 下一篇:非洲鸵鸟的人工饲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