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拓扑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9366.1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6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徐殿国;李彬彬;张毅;徐聃聃;杨荣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483 | 分类号: | H02M7/483;H02M7/5387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宏威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模块化 电平 换流 拓扑 | ||
1.一种新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拓扑,其特征是:它包括三个顶端子模块(M1)、三个底端子模块(M5)、三个中间子模块(M3)、3n个上桥臂子模块(M2)、3n个下桥臂子模块(M4)、第一电抗器(1)、第二电抗器(2)、第三电抗器(3)、第四电抗器(4)、第五电抗器(5)和第六电抗器(6),n为正整数;
所述三个顶端子模块(M1)并联组成顶端模块组(7);三个底端子模块(M5)并联组成底端模块组(9);三个中间子模块(M3)组成中间模块组(8);所述三个中间子模块(M3)上分别带有输出端子a、b和c;
一个顶端子模块(M1)依次串联n个上桥臂子模块(M2)构成换流器第一相的上桥臂;
一个底端子模块(M5)依次串联n个下桥臂子模块(M4)构成换流器第一相的下桥臂;
第一相上桥臂和下桥臂间分别通过第一电抗器(1)和第二电抗器(2)与一个中间子模块(M3)相连,形成第一相电路;
一个顶端子模块(M1)依次串联n个上桥臂子模块(M2)构成换流器第二相的上桥臂;
一个底端子模块(M5)依次串联n个下桥臂子模块(M4)构成换流器第二相的下桥臂;
第二相上桥臂和第二相下桥臂间分别通过第三电抗器(3)和第四电抗器(4)与一个中间子模块(M3)相连,形成第二相电路;
一个顶端子模块(M1)依次串联n个上桥臂子模块(M2)构成换流器第三相的上桥臂;
一个底端子模块(M5)依次串联n个下桥臂子模块(M4)构成换流器第三相的下桥臂;
第三相上桥臂和第三相下桥臂间分别通过第五电抗器(5)和第六电抗器(6)与一个中间子模块(M3)相连,形成第三相电路;
顶端模块组(7)与直流电源的正极(P)相连,底端模块组(9)与直流电源的负极(N)相连;
每一相电路中的所有子模块的数量为N1个,所述N1为取值为:
N1=(k–1)/2–1
式中:k为电平数。
2.根据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拓扑,其特征在于顶端模块组(7)的具体电路结构为:第一相电路中的顶端子模块(M1)包括一号可控开关(S11)和二号可控开关(S12);第二相电路中的顶端子模块(M1)包括三号可控开关(S13)和四号可控开关(S14);第三相电路中的顶端子模块(M1)包括五号可控开关(S15)和六号可控开关(S16);
所述一号可控开关(S11)的集电极、三号可控开关(S13)的集电极和五号可控开关(S15)的集电极同时与直流电源的正极(P)相连;
所述二号可控开关(S12)的发射极、四号可控开关(S14)的发射极和六号可控开关(S16)的发射极连接;
一号可控开关(S11)的发射极与二号可控开关(S12)的集电极连接,且引出第一接线端子(10);
三号可控开关(S13)的发射极与四号可控开关(S14)的集电极连接,且引出第二接线端子(11);
五号可控开关(S15)的发射极与六号可控开关(S16)的集电极连接,且引出第三接线端子(12)。
3.根据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拓扑,其特征在于底端模块组(9)的具体电路结构为:第一相电路中的底端子模块(M5)包括七号可控开关(S51)和八号可控开关(S52);第二相电路中的顶端子模块(M5)包括九号可控开关(S53)和十号可控开关(S54);第三相电路中的顶端子模块(M1)包括十一号可控开关(S55)和十二号可控开关(S56);
所述七号可控开关(S51)的集电极、九号可控开关(S53)的集电极和十一号可控开关(S55)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八号可控开关(S52)的发射极、十号可控开关(S54)的发射极和十二号可控开关(S56)的发射极同时与直流电源的负极(N)相连;
七号可控开关(S51)的发射极与八号可控开关(S12)的集电极连接,且引出第四接线端子(13);
九号可控开关(S53)的发射极与十号可控开关(S54)的集电极连接,且引出第五接线端子(14);
十一号可控开关(S55)的发射极与十二号可控开关(S56)的集电极连接,且引出第六接线端子(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936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光纤传感的浮标式水质监测仪
- 下一篇:一种骨科螺丝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