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性蛋白质再生纤维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9438.2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3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秦庆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米旗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02 | 分类号: | D01F8/02;D01F8/10;D01F1/10;D01D1/02;D01D5/06;D01D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11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蛋白质 再生 纤维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功能性蛋白质再生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蛋白质、聚乙烯醇和氨基酸和/或氨基酸盐酸盐,其中,蛋白质为1~99重量份,聚乙烯醇为1~99重量份,氨基酸和/或氨基酸盐酸盐的总量为0.035~9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蛋白质再生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选自半胱氨酸、高半胱氨酸、胱氨酸、蛋氨酸、牛磺酸、丝氨酸、高丝氨酸或丙氨酸的其中一种或几种;所述氨基酸盐酸盐选自半胱氨酸盐酸盐、蛋氨酸盐酸盐、丝氨酸盐酸盐或丙氨酸盐酸盐的其中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蛋白质再生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质选自植物蛋白质、动物蛋白质、从藻类或微生物或食用菌中提取的蛋白质或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的其中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能性蛋白质再生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蛋白质为从含有蛋白质的植物果实或叶茎中提取的蛋白质,所述植物果实选自大豆、菜籽、棉籽、花生、葵花籽、芝麻、菜豆、蚕豆、豌豆、黑豆、玉米、小麦、大麦、大米、小米或苎麻的其中一种或几种;所述动物蛋白质选自酪蛋白、角蛋白、胶原蛋白或从鸡蛋提取的蛋白质的其中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功能性蛋白质再生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质的种类为4~12种。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功能性蛋白质再生纤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广谱抗菌剂,所述广谱抗菌剂为0.0001~6.5重量份;所述广谱抗菌剂选自三氯均二苯脲、二氯苯氧氯酚的其中一种或两种。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功能性蛋白质再生纤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偶联剂,所述偶联剂为0.01~6重量份;所述偶联剂选自硅烷类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和有机铬络物偶联剂的其中一种或几种。
8.一种功能性蛋白质再生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纺丝原液,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1)用1~99重量份的蛋白质制备蛋白质溶液,使所述蛋白质的浓度为5~20%,蛋白质溶液的pH值为7.5~12、温度为10℃~45℃;
(2)用1~99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制备聚乙烯醇溶液,使所述聚乙烯醇的浓度为15%~30%,聚乙烯醇溶液的温度为90℃~110℃;
(3)将蛋白质溶液和聚乙烯醇溶液混合,使混合液的温度为90℃~110℃;
(4)在混合液中加入0.035~9重量份的氨基酸和/或氨基酸盐酸盐,搅拌均匀;
(5)在温度为90℃~110℃的环境下连续搅拌30~240分钟,制成粘度为40~160mm2/S的纺丝原液;
b、上述纺丝原液经脱泡、过滤之后,经喷丝头挤出进入凝固浴液,丝束凝固而形成初生纤维,再经过拉伸、缩醛处理、水洗、上油、烘干、卷曲定型和切断等程序,制成最终的成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能性蛋白质再生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的(4)中还包括:在混合液中加入0.0001~6.5重量份的广谱抗菌剂、0.01~6重量份的偶联剂和0.0001~1.5重量份的二氧化钛;其中,所述广谱抗菌剂选自三氯均二苯脲、二氯苯氧氯酚的其中一种或两种,所述偶联剂选自硅烷类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或有机铬络物偶联剂的其中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能性蛋白质再生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的(1)中的蛋白质包括4~12种不同蛋白质,所述蛋白质选自植物蛋白质、动物蛋白质、从藻类或微生物或食用菌中提取的蛋白质或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的其中几种;
步骤a的(4)中氨基酸选自半胱氨酸、高半胱氨酸、胱氨酸、蛋氨酸、牛磺酸、丝氨酸、高丝氨酸或丙氨酸的其中一种或几种;氨基酸盐酸盐选自半胱氨酸盐酸盐、蛋氨酸盐酸盐、丝氨酸盐酸盐或丙氨酸盐酸盐的其中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米旗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米旗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943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