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人源抗CTLA-4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1359.5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2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胜华;张守涛;张一折;郭亚楠;杨艳丽;郭奇根;于振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健康伟业生物医药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28 | 分类号: | C07K16/28;C12N15/63;A61K39/395;A61P35/00;A61P31/00;A61P3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人 ctla 单克隆抗体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人源抗CTLA‑4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抗体药物开放与生产技术领域。通过构建大容量天然人源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出一种全人源抗CTLA‑4单克隆抗体,对人CTLA‑4分子具有高亲和力和低解离速率(低免疫原性),相较嵌合的或人源化的抗体,在施用人体时可避免很多副作用。本发明中全人源抗CTLA‑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简单,在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适用于规模化工业生产。另外,全人源抗CTLA‑4单克隆抗体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在抗肿瘤、抗感染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人源抗CTLA-4单克隆抗体,以及抗CTLA-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抗体药物开放与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T细胞的激活需两个来自细胞外的信号刺激,即T淋巴细胞活化的双信号作用。T细胞活化的第1信号主要来自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与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的特异性结合,此过程为抗原识别。T细胞活化的第2信号又称共刺激信号,是由抗原递呈细胞(APC)和T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对提供。这些粘附分子被称为共刺激分子,其中最重要的是T细胞表面的CD28、CTLA-4以及APC表面的相应配体B7(包括B7-1和B7-2)。
CTLA-4(cytotoxic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在激活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激活的B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细胞激活后,CTLA-4依赖CD28在细胞表面表达增强,48-72h后达高峰。CTLA-4与CD28有相同的配体B7-1和B7-2,虽然活化的T细胞表面CTLA-4的数目只有CD28的3%~5%,但CTLA-4与B7的亲和力比CD28强10-50倍。
早期研究提示CTLA-4为T细胞免疫的启动和发展提供共刺激信号,以补充CD28传导的信号。但后来发现CTLA-4与CD28作用相反。体外和体内实验都提示CTLA-4作为CD28的拮抗剂,参与下调T细胞反应。应用抗CTLA-4mAbs的Fab片段,可促进T细胞增生,促进细胞因子表达。阻断CTLA-4还可提高T细胞对普通抗原的反应性,加强超抗原介导的毒性反应,提高机体抗肿瘤、抗寄生虫的能力。CTLA-4下调T细胞反应的直接证据是CTLA-4基因敲除的小鼠出生后2-3周淋巴细胞增生紊乱,出现大量活化的T细胞及自身免疫样的组织结构破坏,出生后3-4周,小鼠全部死亡。CTLA-4不仅可以下调T细胞的反应性,还可调节T细胞的分化。CTLA-4基因缺陷小鼠的CD4+T细胞以Th2细胞反应为特征。体外实验发现CTLA-4可促使幼稚的CD4+T细胞向Th1细胞发展。但有人发现用抗CTLA-4抗体阻断CTLA-4PB7导致Th1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因此,虽然CTLA-4参与调节T细胞的分化,但引起何种结果,目前尚无定论。还有人发现CTLA-4可介导T细胞耐受,阻断CTLA-4可防止耐受的发生。
由于CTLA-4不仅对T细胞活化起负向调节作用,还可介导自身免疫耐受,诱导T细胞分化,维持机体细胞P体液免疫平衡。所以,CTLA-4可能与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以及机体抗肿瘤、抗感染、抗过敏能力有关。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靶分子,也为HIV和HBV等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策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人源抗CTLA-4单克隆抗体。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全人源抗CTLA-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最后,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全人源抗CTLA-4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健康伟业生物医药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健康伟业生物医药研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13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