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绝光和绝热内燃机的冷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1930.3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5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尤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台普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02 | 分类号: | F01P3/02;F01P7/14;F02F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江苏省盐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热 内燃机 冷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绝热内燃机和绝光绝热内燃机的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绝热内燃机和绝光绝热内燃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法实现有效的冷却,不能将工作温度降低到材料的耐高温极限,无法实现正常的运转和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有效的冷却,特提供了一种绝热内燃机和绝光绝热内燃机的冷却方法。绝光绝热内燃机是指绝热内燃机气缸内壁采用绝光材料,绝光材料是指吸收光能低的材料,例如铝合金、镀银或其它绝光材料。气缸内壁为铝合金或者镀银处理,能降低气缸内壁吸收光能产生的热量,降低吸气行程和压缩行程温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绝热内燃机和绝光绝热内燃机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热内燃机和绝光绝热内燃机的冷却方法,通过采集内燃机排气温度,确定对内燃机缸体内腔喷水量,进而实现对其冷却;喷水装置与温度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连接,通过控制装置实现定量喷水;
冷却的物质为水或水溶剂;缸体绝热材料为陶瓷,缸体内表面绝光材料为铝合金或镀银处理;根据内燃机运转时的排气温度确定喷水 质量,喷水质量为喷油质量的0到3.2倍;
喷水降低排气温度,降低后的排气温度与气缸压缩比的大小成反比:
压缩比为7~12时,缸体排气温度降低为900~750℃;
压缩比为14~24时,缸体排气温度降低为700~550℃;
铝合金内壁或者镀银表面处理后内壁,能降低吸气行程和压缩行程温度;
排气温度不同其喷水量不同,表1为气缸压缩比7至12的内燃机在不同温度时的喷水量。举例说明,例如压缩比为7的内燃机,如表所示:排气温度等于或少于810℃时喷水量为0,等于或大于960℃时喷水量为喷油量的3.2倍,排气温度840℃至930℃时喷水量分别为喷油量的0.5至2.8倍。
表1为气缸压缩比7至12的内燃机在不同温度时的喷水量
表2气缸压缩比14至24的内燃机在不同温度时的喷水量
表3热效率最高时的排气温度
排气温度不同其喷水量不同。
喷水量优选为喷油量2.2倍:喷水量为喷油量的2.2倍,缸体 排气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少于2.2倍时排气温度上升,大于2.2倍时排气温度下降。这一原理应用到喷水降低排气温度,降低后的排气温度保持为热效率最高时的温度。以气缸压缩比为7的内燃机为例,如表1所示:排气温度900℃时喷水量为2.2,在排气温度少于900℃时喷水量少于2.2,则排气温度上升;在温度上升超过900℃时喷水量大于2.2,则排气温度下降,所以始终保持900℃的上下范围。根据表3得知压缩比7的内燃机热效率最高时的排气温度为900℃,与表1喷水量保持的温度是一致的。由于气温的因素,喷水量为喷油量的2.2±0.3倍,冬天取最少值,夏天取最大值。
所述的绝热内燃机和绝光绝热内燃机的冷却方法,使用混合气体降低内缸温度,降低压缩行程和排气的温度,采集内燃机排气温度的传感器采用热电偶。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绝热内燃机和绝光绝热内燃机的冷却方法,有效降低绝热内燃机和绝光绝热内燃机的缸体工作温度,使绝热内燃机和绝光绝热内燃机得以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绝热内燃机和绝光绝热内燃机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热内燃机和绝光绝热内燃机的冷却方法,通过采集内燃机排气温度,确定对内燃机缸体内腔喷水量,进而实现对其冷却;喷水装置与温度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连接,通过控制装置实现定 量喷水;
冷却的物质为水或水溶剂;缸体绝热材料为陶瓷,缸体内表面绝光材料为铝合金或镀银处理;根据内燃机运转时的排气温度确定喷水量,喷水质量为喷油质量的0到3.2倍;
喷水降低排气温度,降低后的排气温度与气缸压缩比的大小成反比:
压缩比为7~12时,缸体排气温度降低为900~750℃;
压缩比为14~24时,缸体排气温度降低为700~550℃;
铝合金内壁或者镀银表面处理后内壁,能降低吸气行程和压缩行程温度。
所述的绝热内燃机和绝光绝热内燃机的冷却方法,使用混合气体降低内缸温度,采集内燃机排气温度的传感器采用热电偶。
采用铝合金或表面镀银处理的材料制成缸体。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台普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台普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19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