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腔体及其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2235.9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5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徐元俊;颜毅林;薛维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81B7/00 | 分类号: | B81B7/00;B81B7/02;B81C1/00;B81C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洁晶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及其 形成 方法 | ||
1.一种复合腔体的形成方法,包括步骤:
A.提供硅衬底(101);
B.在所述硅衬底(101)的正面形成二氧化硅层(102);
C.对所述二氧化硅层(102)作图形化,形成一个或多个凹槽(103),所述凹槽(103)的位置与下述步骤H中待形成的小腔体(109)的位置相对应;
D.提供键合片(104),将所述键合片(104)与图形化的所述二氧化硅层(102)相键合,把所述凹槽(103)封闭,在所述硅衬底(101)与所述键合片(104)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密闭的微腔结构(105);
E.在所述键合片(104)的上方形成保护膜(106),并在所述硅衬底(101)的背面形成掩蔽层(107);
F.对所述掩蔽层(107)作图形化,所述掩蔽层(107)的图形与下述步骤G中待形成的大腔体(108)的位置相对应;
G.以所述掩蔽层(107)为掩模,从背面刻蚀所述硅衬底(101)至其正面的所述二氧化硅层(102),在所述硅衬底(101)中形成所述大腔体(108);
H.以所述掩蔽层(107)和所述二氧化硅层(102)为掩模,从背面穿过所述硅衬底(101)刻蚀所述键合片(104)至其上方的所述保护膜(106),在所述键合片(104)中形成一个或多个所述小腔体(109),所述大腔体(108)和所述小腔体(109)构成了所述复合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腔体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二氧化硅层(102)的方式为热氧化或者化学气相淀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腔体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图形化所述二氧化硅层(102)的方式为干法刻蚀或者湿法腐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腔体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合片(104)的材料为单晶硅、多晶硅或者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腔体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蔽层(107)的材料为光刻胶或者半导体介质。
6.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形成的复合腔体,包括开口均向下的大腔体(108)和小腔体(109),所述大腔体(108)穿通形成于硅衬底(101)中,所述硅衬底(101)的正面形成有图形化的二氧化硅层(102),作为所述大腔体(108)的底部;所述二氧化硅层(102)的图形与所述小腔体(109)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二氧化硅层(102)的上方形成有键合片(104);所述小腔体(109)穿通形成于所述键合片(104)中并与所述大腔体(108)相连通;所述键合片(104)的上方形成有保护膜(106),作为所述小腔体(109)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层(102)的形成方式为热氧化或者化学气相淀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层(102)的图形化方式为干法刻蚀或者湿法腐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合片(104)的材料为单晶硅、多晶硅或者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223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运输系统的驱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环保高效水泥物料输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