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固体充填采煤工作面设备配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2244.8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9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吉雄;缪协兴;张强;刘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5/06 | 分类号: | E21F15/06;E21F15/02;E21F1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固体 充填 采煤 工作面 设备 配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固体充填采煤工作面设备配套方法,尤其是一种煤矿固体充填采煤工作面设备配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综合机械化固体物料充填采煤技术是充填开采技术的一项革命性技术,该技术自其研发以来,已在我国平顶山(村庄下)、济宁(密集村庄群下)、兖州(大型河堤下)、皖北(四含水体下)、开滦(铁路网下)等10多个矿区20多个工作面进行广泛的工业性推广,该技术在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利用矿区固体物料以及保护矿区建(构)筑物、土地、水体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成为解放“三下”压煤及其它呆滞煤炭资源的首选技术。综合机械化固体物料充填采煤技术能实现采煤与充填的一体化作业,这就要求提供矸石运输与充填的通道和设备并保证采空区充填的矸石具有足够的密实度,而在常规的工作面设备配套方式中既没有运输和充填矸石的设备和通道,也不能在液压支架后方的采空区提供足够的充填作业空间,无法实现采煤与充填的一体化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放“三下”压煤的煤矿固体充填采煤工作面设备配套方法,解决现有固体采煤技术中固体充填材料的运输通道、夯实动力以及充填采煤作业空间的三大技术难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述技术方案:该工作面设备配套方法如下:采煤机截割下的煤经由采煤工作面内的刮板输送机运至运煤巷并转载至运煤设备,由运煤设备运出采煤工作面;充填工作面所需要的矸石由运矸带式输送机转载至自移式转载输送机,由自移式转载输送机转载至多孔底卸式输送机的机尾上,矸石经由多孔底卸式输送机中间段卸载至多孔底卸式输送机下方采空区内并经过夯实机构反复夯实。
采煤工作面由充填采煤液压支架前顶梁掩护,充填工作面由充填采煤液压支架后顶梁掩护,运煤巷和运矸巷开设在采煤工作面两端,配套方法的设备由采煤机、刮板运输机、运煤设备、运矸带式输送机、自移式转载输送机、充填采煤液压支架、夯实机构、多孔底卸式输送机组成;所述的多孔底卸式输送机包括机头、驱动电机、机头升降平台、输送机中间段、机尾、机尾升降平台组成;采煤机、刮板运输机、充填采煤液压支架布置在采煤工作面内;运煤设备、机头、驱动电机、机头升降平台布置在运煤巷内;运矸带式输送机、自移式转载输送机、机尾、机尾升降平台布置在运矸巷内;夯实机构、输送机中间段布置在充填工作面内;
所述的输送机中间段悬挂在充填采煤液压支架后部,夯实机构铰接在充填采煤液压支架底部;运矸带式输送机端部与自移式转载输送机后部搭接,自移式转载输送机前部与机尾搭接,机尾放置在机尾升降平台上;运矸带式输送机与自移式转载输送机二者中心线重合;机头、驱动电机放置在机头升降平台上;驱动电机与运煤巷平行布置且二者中心线重合;运煤设备后部与机头升降平台前部通过铁链柔性连接,运煤设备的中心线与运煤巷的中心线重合;刮板输送机的机头布置在运煤巷内并与运煤设备搭接,每台充填采煤液压支架均与刮板输送机铰接,铰接点间距为1500mm;采煤工作面布置相同型号及结构的充填采煤液压支架,通过滞后支护的方式实现过渡段的管理。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采煤机、刮板运输机、运煤设备(布置于运煤巷内)、运矸带式输送机、自移式转载输送机、充填采煤液压支架、夯实机构、多孔底卸式输送机“八机”配套;工作面内的充填采煤液压支架既可提供前部采煤作业空间又能提供后部充填作业空间,运矸巷内的运矸带式输送机和自移式转载输送机以及充填采煤液压支架后部的多孔底卸式输送机为固体充填物料的运输提供动力和通道,充填入采空区的散落矸石由铰接在液压支架底部的夯实机构夯实形成密实充填体,可以有效控制顶板和覆岩运动,采煤机正常采煤,采煤与充填互不干扰。既有采煤工作面,还有充填工作面;主要解决煤炭的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及采空区充填体管理顶板,既能实现采煤作业,还能实现充填作业;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实现了采空区充填材料的运输、卸载、致密夯实,实现了采煤充填一体化作业。该方案有效解决了固体采煤技术中固体充填材料的运输通道、夯实动力以及充填采煤作业空间的三大技术难题,实现“三下”压煤高效开采,大大提高资源枯竭型矿井的资源回收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工作面设备布置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多孔底卸式输送机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运矸巷设备搭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固体充填液压支架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22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