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语音通信设备外挂式信源加密暨防窃听干扰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73007.3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5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焦海宁;刘根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海宁;刘根贤 |
主分类号: | H04M1/68 | 分类号: | H04M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 通信 设备 外挂式 信源 加密 窃听 干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保密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语音通信设备外挂式信源加密暨防窃听干扰装置。
背景技术
用手机、座机、对讲机、网络通信等有线、无线通信和网络通信工具进行通话时,别人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通话内容进行截获和窃听,从信息获取来源上可分为三类,包括:利用终端通信设备窃听、信息在通信信道传输过程中截获窃听以及对存储在通信服务提供者的存储设备上的信息进行盗取从而获得既往通信信息。目前已有的防此类窃听的解决办法一般是通过在通信设备内和通信信道信息传输上进行加密的方式,但无论是纯软件加密还是软硬件结合的加密方式,无论是端对端加密还是通过中间服务商加密,在不考虑加密算法被破解的前提下也都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无法防止利用硬件“后门”、软件“漏洞”遥控或通过植入设备的木马程序获取还未经过加密的原始语音信息,也不能排除加密功能被禁用、被绕过或未加密信息被存储再暗地发送等隐患。可见,通信设备内部对采集到的语音数字信号加密和传输信道加密方式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软件加密方式,不是可靠的语音加密通信手段。
语音通信设备待机甚至关机状态下也存在被遥控窃听设备周围声音的问题,比如:当手机被植入木马或利用硬件“后门”或软件“漏洞”,对待机手机甚至电池未取出或有隐藏电池的手机,通过拨打或发送不可见的信息给被窃听手机,可遥控接通或拨出被窃听手机,也可暗地启动录音并发送,因手机被控制不振铃或不显示信息且无记录,机主无从知晓,从而实现远程窃听手机周围声音的目的。
目前防利用无线通信麦克风窃听周围声音的产品大多是通过软件查防木马病毒植入和运行的方式防范,也有采集环境音加以处理后对手机麦克风进行压制干扰,还有将手机置于干扰器内检测待机状态下手机在没有人操作的情况下,发生与基站间出现异常联系信号时对手机实施特殊音频干扰信号,还有设立手机麦克开关等从手机本身硬件上解决的方案。这些方案和产品要么不能全面防范通过手机麦克风实施窃听的风险,要么不适应绝大多数手机和其他无线通信设备未采取可靠的硬件防范措施的实际情况。此类产品和方案是针对待机状态手机防窃听的独立手段,与通话状态下其他窃听方式的防范手段没有关系,不是语音通信设备防窃听的完整解决方案。
另外,各种通信设备语音信号输入输出端口硬件类型不同,接口阻抗不同,语音编解码方式不同,传输信道特性不同,目前只有专门分别针对手机、座机和对讲机的语音加密后再通过该通信设备传输的专用外挂式语音加密产品。
综上,目前还没有可同时用于手机、座机、对讲机、网络语音通信等各种通信设备的外挂式端对端语音加密通信产品和方案,也没有一种外挂式产品或方案可以同时解决防范利用语音通信设备窃听和传输信道窃听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应用创新技术方案解决了兼容各种语音通讯设备的外挂式加密语音通信问题,很好地处理了加密强度和还原失真度、信号延迟问题、通信设备音频输入接口阻抗适配问题和通话背景音处理等问题,从语音信号源头上采取高强度对称和非对称加密技术相结合的加密方案,既能够安全地交换对称密钥,又能够克服非对称加密算法效率低的缺陷,辅之以哈希算法等信息标记验证防篡改算法,可靠解决了语音信号在通信设备和信道传输过程中被截获窃听和攻击的问题,而且兼容各种语音通信设备的语音输入接口特性和传输信道。
本发明应用加密干扰装置的语音信号干扰源,对处于相对密闭的干扰器狭小腔体内的通信设备麦克风进行压制性语音音频信号噪声干扰,使得通信设备麦克无法有效拾取干扰信号之外的周围语音信息,实现防范利用通信设备进行窃听的目的。
上述两个功能的有机结合,同时解决了不依赖信道的外挂式加密通信和设备信源干扰防窃听的问题,全面解决了语音通信设备使用上的安全保密问题,堵上了现有外挂式加密通信设备无法防止别人通过设备自身麦克风窃听的漏洞,方便了语音通信设备的正常使用,特别是在保证移动通信设备使用过程中无需顾忌麦克风窃听隐患,可以在需要保密的场所正常待机和进行可靠的保密语音通信。总之,本发明实现了各种语音通信设备间语音通信的可靠端对端加密通信问题和防范通过通信设备本身实施窃听的问题,可有效保护个人隐私,确保保密安全。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易用,通过各种音频接口适用各种语音通信设备。
本发明解决此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海宁;刘根贤,未经焦海宁;刘根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30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