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跟驰驾驶中的道路回放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73423.3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1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拙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衔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G07C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驾驶 中的 道路 回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跟驰驾驶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跟驰驾驶中的道路回放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行业不断的发展,自动驾驶成为现在人们研究很热门的技术。采用跟驰技术,其不仅能实现自动驾驶,还能解决疲劳驾驶的问题,解决拥堵等现实交通问题。所谓跟驰技术,即后车根据前车的信息,实现对前车的跟驰,实现自动驾驶。在现有的跟驰驾驶中,每队车辆需要一个牵引车辆,跟驰车辆和牵引车辆进行驾驶信息的交互,跟驰车辆根据牵引车辆的驾驶信息实现自动驾驶。这使得要实现汽车的跟驰,每队车辆均需要一个牵引车辆,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自动驾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跟驰驾驶中的道路回放装置,其采用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置对牵引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记录,跟驰车辆根据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置存储的行驶状态信息进行驾驶,即多队跟驰车辆也只需一个牵引车辆,减少驾驶人员的数量,实现自动驾驶。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应用于跟驰驾驶中的道路回放装置,它包括牵引车辆和跟驰车辆,还包括位于道路旁的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置,所述的牵引车辆包括信息发送装置和信息采集装置,所述的跟驰车辆包括控制器、信息接收装置和车辆状态控制装置,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和车辆状态控制装置连接在控制器上,所述的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置包括信息交互装置和存储装置。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作为优选,所述的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置有多个。
作为优选,所述的信息采集装置包括速度采集装置、加速度采集装置和方向采集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速度采集装置、加速度采集装置和方向采集装置分别采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方向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车辆状态控制装置包括车辆状态控制装置刹车、油门、档位、离合和方向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置对牵引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记录,跟驰车辆根据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置存储的行驶状态信息进行自动驾驶,避免每队跟驰车队都需要一个牵引车辆的状况,减少驾驶人员,实现自动驾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应用于跟驰驾驶中的道路回放装置,它包括牵引车辆和跟驰车辆,还包括位于道路旁的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置,所述的牵引车辆包括信息发送装置和信息采集装置,所述的跟驰车辆包括控制器、信息接收装置和车辆状态控制装置,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和车辆状态控制装置连接在控制器上,所述的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置包括信息交互装置和存储装置。在本发明中,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置在道路旁,牵引车辆的信息采集装置对车辆的行驶信息进行采集并通过信息发送装置发送给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设置,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置的存储装置对牵引车辆的行驶信息进行存储。当跟驰车辆驶入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置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时,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置将存储的牵引车辆的行驶信息发送给跟驰车辆,跟驰车辆接收到牵引车辆的行驶信息后根据行驶信息实现自动驾驶,使得跟驰车辆在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置信号覆盖的该路段内,行驶状态与牵引车辆完全一致,实现自动驾驶。在一段路内,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置的信号覆盖范围要覆盖整个路段。
所述的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置有多个。由于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置的信号覆盖范围要覆盖整个路段,一个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置的信号覆盖范围有限,要使得覆盖整个路段,在该路段每间隔一定距离,均要设置车辆行驶状态记录装置。
所述的信息采集装置包括速度采集装置、加速度采集装置和方向采集装置。
所述的速度采集装置、加速度采集装置和方向采集装置分别采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方向传感器。速度采集装置、加速度采集装置和方向采集装置分别对牵引车辆的速度、加速度和行驶方向信息进行采集。
所述的车辆状态控制装置包括车辆状态控制装置刹车、油门、档位、离合和方向盘。车辆状态控制装置对跟驰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自动控制。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衔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衔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34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