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充电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4640.4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8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路晓光;张唯;周韬;余红星;黄海容;徐刚;高栈年;贾华玮;赵晨;戴文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50/10 |
代理公司: | 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陶海萍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充电 方法 系统 以及 移动 终端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所述无线充电方法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开启无线充电功能;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为无线充电的发送方,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为无线充电的接收方;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不仅可以解决紧急情况下移动终端电量不足的问题,而且操作简单且使用限制较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无线充电又称为感应充电、非接触式感应充电等,是利用近场感应即电感耦合,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装置,该用电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二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以及用电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然而,发明人发现目前对于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供电设备均是有源电源。而采用USB等进行有线充电的方案,也受到例如USB线或接口的限制。在某些场景下,例如在野外需要接收紧急电话,而此时移动终端电量不足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进行应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之间就可以实现无线充电,由此可以方便地使用电量相对充裕的移动终端对电量不足的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不仅可以解决紧急情况下电量不足的问题,而且操作简单且使用限制较少。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所述无线充电方法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开启无线充电功能;
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为无线充电的发送方,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为无线充电的接收方;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其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通信建立关联来开启无线充电功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其中,将发起近距离通信的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确定为无线充电的发送方,将接受近距离通信的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确定为无线充电的接收方;
或者,将接受近距离通信的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确定为无线充电的发送方,将发起近距离通信的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确定为无线充电的接收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其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通过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来开启无线充电功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个方面,其中,将接收到发送指令的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确定为无线充电的发送方,将接收到接收指令的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确定为无线充电的接收方;
或者,将接收到发送指令的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确定为无线充电的发送方,将没有接收到指令的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确定为无线充电的接收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个方面,其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根据传感器的检测信息来开启无线充电功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七个方面,其中,在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开启无线充电功能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比较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电量;
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电量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电量之差大于预设阈值时,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开启无线充电功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八个方面,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46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