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鞭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76245.X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5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陈丹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丹燕 |
主分类号: | F42B4/04 | 分类号: | F42B4/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鞭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火药爆炸产生声音的鞭炮。
背景技术
中国人在过年、过节、婚娶、开业等喜庆时节都喜欢放鞭炮,现有的鞭炮内填充较多火药,运输时安全性较差,去年就有烟花运送车爆炸爆断大桥的报导;另一方面,现有的鞭炮爆炸时容易伤人,爆炸时安全性较差,由于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发明一种安全性更好的新型鞭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安全性更好的新型鞭炮。
本发明所设计的新型鞭炮,包括盒体,盒体顶部设有悬挂端,其特征是还包括若干个爆炸筒,所述盒体下部通过连接线连接有上盖,上盖与爆炸筒的顶部相连接;所述的爆炸筒,底部设有网盖,其筒身设有透光块;在爆炸筒的内壁上设有一根由上往下点火的导火线,导火线旁间隔设有火药颗粒,导火线和火药颗粒的外侧还设有粘接在爆炸筒内壁上的呈隆起状的贴纸;在爆炸筒内还设有一根烟条,该烟条顶部与导火线相连接、底部穿过网盖形成一个点火端。
本发明所设计的新型鞭炮,使用时可通过悬挂端将其悬挂起来,再将点火端点燃即可。点火端点燃后,烟条由下而上进行燃烧,烟条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烟雾,由于这些烟雾向上升的,因此绝大部分被储存在了爆炸筒中,小部分则从网盖处缓缓冒出;烟条燃尽后导火线点燃,并且导火线从上向下燃烧,在从上向下燃烧的过程中,位于导火线旁边的火药颗粒逐个被引爆,产生一连串爆炸声;由于贴纸贴在爆炸筒内壁上且呈隆起状,因此,贴纸和爆炸筒内壁之间存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且存有较为清洁的空气,烟条产生的烟雾不易进入贴纸和爆炸筒内壁之间,因此可以确保火药颗粒能接触足够的氧气进行引爆,另一方面也能确保导火线能顺利燃尽;在火药颗粒引爆的过程中会产生引爆气流,储存在爆炸筒内的烟雾被一个又一个从上而下产生的爆炸气流逐步向下逼出,形成一个“在火药颗粒逐个引爆过程中不断有烟雾冒出的现象”,仿真度高,而在透光块可以透出火药颗粒爆炸时产生的火光,因此在燃放过程中,这种新型鞭炮不但具有一连串的爆炸声,同时具有烟雾缭绕、火光四射的效果,与燃放传统燃炮差不多。由于这种鞭炮在燃放时,爆炸被限制在了爆炸筒内部,不会飞溅伤人;放完后大部分的燃烧物被网盖限制在了爆炸筒内,因此更为清洁干净;并且这种鞭炮的火药颗粒间隔分布,相距较远,安全性较好,整个爆炸筒呈空心状,易于散热,在运输或存储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更易于散发,因此运输或存储更为安全,不易发生爆炸现象。
作为优选:
所述烟条在爆炸筒呈偏心设置;在所述爆炸筒内还设有一个空心纸球;所述空心纸球上从上往下设有若干线条,这些线条的端部连接在所述导火线上;
所述上盖与爆炸筒的顶部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盒体内设有在爆炸筒爆炸过程中持续工作的扩音电路和电子鞭炮发声电路以及为它们供电的电池;
所述电池通过一对分开设置的触片为扩音电路和电子鞭炮发声电路供电;所述盒体上铰接有一根杠杆,所述杠杆一顶设有可将所述触片导通的连接片、另一端设有点火线;
所述烟条由纸管、包在纸管内的黑火药和涂在纸管外的烟雾发生剂构成;
所述烟条由纸管和包在纸管内的药粉构成;所述药粉的按重量份组成为黑火药10份、氯酸钾10份、硝酸钠5份、白砂糖2份、碳粉2份、滑石粉5份、石膏5份、氯化铵10份、木屑粉20份、松香2份、大豆粉2份;
所述爆炸筒外包有阻燃布;
本发明所设计的新型鞭炮,爆炸被限制在了爆炸筒内部,不会飞溅伤人,燃放时安全性更好;放完后大部分的燃烧物被网盖限制在了爆炸筒内,放完后更为清洁干净;并且这种鞭炮在运输或存储过程中更为安全,不易发生爆炸现象,这种新型鞭炮可以很好地取代现有的利用火药爆炸产生声音的鞭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新型鞭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爆炸筒局部剖开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爆炸筒内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4爆炸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盒体1、悬挂端2、爆炸筒3、连接线4、上盖5、网盖6、透光块7、导火线8、火药颗粒9、贴纸10、烟条11、点火端12、空心纸球13、线条14、扩音电路15、电子鞭炮发声电路16、连接片20、点火线21、阻燃布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丹燕,未经陈丹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62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烟无卤耐高温抗拖拽加强控制电缆
- 下一篇:屏蔽电缆